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小宝宝拉不出粑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2022-11-12 16:37   南京市儿童医院

首先,宝宝便秘和喝水不足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喝水后水分很快进入肾脏和肠道吸收,母乳中水分本来就比较多,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不会缺水。

对于刚出生的小宝宝,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吃的好不好,拉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

然而,很多新生儿、小宝宝都会出现排便困难或者好几天不排便的问题,让家长们苦恼不已。

这么小的宝宝为什么会出现排便困难?

小宝宝几天不排便会是什么原因呢?

小宝宝长时间便秘怎么办?

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主任唐维兵表示:

如果新生儿长期便秘,关键要排除器质性病变,家长千万别小觑。如果没有异常,可以试试被动运动和排便训练,帮助宝宝通畅排便。

新生儿长期排便困难,先排除“器质性病变”

民间有种说法:新生宝宝不排便,是在“攒肚子”!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这是宝宝正常生长发育过程,表现为大便逐渐变稠或者糊状,次数逐渐减少,但基本每天或者1-2天都会排便,且排便没有痛苦。

如果宝宝长期排便困难或者不排便,家长就要重视了,便秘会导致宝宝食欲减退、肠胀气、影响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甚至有可能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

有哪些器质性病变可能引起新生儿便秘?

1、消化道发育异常

比如消化道远端缺乏神经节细胞,称之为先天性巨结肠。缺乏神经节细胞的结肠处于持续痉挛狭窄状态,不能舒张,粪便不能到达直肠或粪便到达直肠时却不能被神经感知,继而无法形成正常的排便反射。

2、直肠肛门畸形

肛门发育小或者位置、形状、功能不正常,宝宝有便意,但因出口太小或肛门畸形导致粪便排不出来。

3、盆腔肿块压迫直肠

也会导致肛门出口小,比如骶尾部肿瘤或脊膜膨出;

4、肛周脓肿、肛裂

宝宝排便时因感到疼痛而憋便,时间长了,粪便中的水分被吸收了,大便干结,就更难排出来,也更疼,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5、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比如脊髓肿瘤、脊髓栓系综合征,影响正常排便反射的建立。

6、其他

还有一些内分泌或者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造成肠管蠕动和收缩乏力,影响粪便在肠道中的运动,常常合并肚子胀。

如何判断小宝宝的排便困难是不是器质性因素 

父母可通过仔细观察是否有以下情况:

回忆孩子胎便是不是生后24小时内排出的,生后有没有腹胀、呕吐等不适,要检查孩子的肛门是不是正常,腰骶部是否有异常。

注意观察排便间隔时间是否在两三天之内,如果间隔时间不长,排气和吃奶都正常,精神反应也好,那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

如果宝宝排气少了,肚子又胀,吃奶也不香,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及时到院就诊,由医生检查和判断是否有器质性疾病,需不需要干预,以免耽误治疗。

只有不到10%为器质性病变,

剩余90%多是功能性便秘

只有不到10%的宝宝便秘是器质性病变,需要医学干预。另外90%多是功能性的,当宝宝过了这段排便的困难期,便秘的情况就能逐渐缓解。

婴儿功能性排便困难多为以下两种情况:

6月龄以下健康婴儿频繁地在成功排软便前用力和哭闹,这是由于盆底肌肉在排便时未能放松造成的,往往会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而自发消退;

再者由于用力排便时盆腔肌肉反常收缩或未能放松,表现为从直肠排出的粪便不完全,这属于排便不协调。 

孩子出现功能性便秘时家长该怎么办?

如果宝宝排便间隔时间超过三天,大便比较干、比较稠,排便的时候很痛苦,用力排不出来,有时可以尝试用肥皂条或开塞露辅助通便。家长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帮助宝宝改善排便和肠胃功能:

1、增加孩子的活动量

例如:可以让小宝宝多翻身,抱着宝宝蹦一蹦、跳一跳,增加运动量,促进肠道蠕动,达到促进排便的目的。

2、腹部按摩

顺时针按摩腹部,让肠道被动运动,促进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肠道运动,使食物往下游输送,从而促进排便。

3、6个月以上定时把便

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饭后半小时,肠道运动神经反射到达直肠,此时可以定时把大便,给宝宝排便信号,通过这种机制来训练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4、尝试扩肛

如果宝宝肛门出口过紧或盆底括约肌放松不协调,可以尝试扩肛的方法缓解症状,建立排便规律。 

便秘与喝水少关系不大,可适当添加膳食纤维和益生菌

如何从饮食上帮助孩子改善排便困难呢?

首先,宝宝便秘和喝水不足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喝水后水分很快进入肾脏和肠道吸收,母乳中水分本来就比较多,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不会缺水。人工喂养的宝宝,特别是夏天特别热,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水分。

其次,对于小婴儿,尽量母乳喂养,营养全面,水分充足。添加辅食后,可以增加蔬菜泥、果泥,大一点的宝宝建议适当添加膳食纤维,增加粪便体积,激发排便反射。还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排便。 

如果仍然排便困难,家长还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如果大便干结堵在肛门口,需要用开塞露或甘油干预,排出嵌顿在肛门口的大便。

如果大便很干很硬、很稠很粘,可以口服乳果糖,增加大便中的水分,软化大便,减轻大便痛苦,让孩子愿意排便。

另外,过敏也可能影响肠道运动,导致便秘,如果确实存在过敏,可以回避鱼虾等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或者服用特殊医学配方奶粉。

最终,如果以上的方法家长都已尝试,但宝宝的排便频率、排便困难还是没有改善,甚至需要长时间人工辅助通便,那么宝宝可能存在肠道神经发育异常以及其他器质性病理问题,应该尽早到医院,请外科医生评估,以免耽误治疗。 

文丨新生儿外科 唐维兵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丨于露露

内容审核丨吴叶青

排版发布丨张艾萱

·  END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新生儿,排便,肠道,肛门,直肠,大便,婴儿,粪便,便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