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达标难,应该怎样做才好?
大家知道,降血压必须达标。什么是“标”?怎样才算达标?该怎么做才更好?
根据2021年欧洲最新指南(ESC),所有高血压患者的首要治疗目标是血压降至<140/90mmHg。其中,70岁以下的成年人,无论是否合并有冠心病、慢性肾病、糖尿病或脑卒中,收缩压都应降至13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低一点;对于70岁以上的人群,首先降至140mmHg以下,如还能耐受,可再低一点。
这就是标准。要求血压“全程达标”,即24小时血压都要达标,而不单单是服药后几小时达标。
我们国家的血压达标情况怎么样呢?
根据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资料,目前高血压的达标率仅有16.9%,绝大多数患者的血压并未达标。
为什么达标率这样低?
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有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不足,或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人信奉“是药三分毒”的理念,能不吃药尽量不吃),过早减量或停药;
依从性差。由于很多人有高血压但没有症状,因此没把服降压药当回事,想起就吃,忘了就算了;
不坚持用药。相当一部分人以为血压降下来了就可以停药,没有继续用药,殊不知停药后血压会反弹升高甚至更高;
当降压效果不好时,不及时调整方案;
出现药物毒/副作用后不是调整方案而是直接停药;
联合用药使用不足等等。
其中,联合用药不足是很重要的原因。
据我国“十二五”高血压抽样调查研究,45万多人群的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率不足三分之一。从2014年开始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PEACE研究),历时8年,在全国31个省累计调查筛查了35-75岁城乡社区居民170多万人,结果发现,我国80%以上血压不达标患者都与使用单药治疗有关。
可见,联合治疗多么重要。
联合用药就是把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搭配使用,这样既大大增加疗效,又减少或抵消相互的毒副作用,是降压达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综上所述,合理联合降压药,长期坚持服用,配以生活方式干预,血压长期全程达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您能做到吗?
END
作者 | 张加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