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专栏:银杏内酯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预后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患者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的一种疾病。卒中是全球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为了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佳临床治疗方法,研究团队选取178例患者进行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效果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纳入17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92例与对照组86例。经过对比,两组样本一般资料无差异。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基础治疗,例如给予阿司匹林或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高血压者给予调控血压治疗,有糖尿病者给予血糖调控治疗,并给予维持生命体征及处理并发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14 d。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为85.87%,对照组为74.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相比之下,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表明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显著,见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试验组患者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病灶在中心坏死区周围有缺血半暗带,在缺血半暗带中尚有大量存活的神经元,随着患者血供的恢复,其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因而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应当以抢救缺血半暗带为主。
祖国医学将缺血性卒中归于“中风”范畴,是虚、火、风、痰、气、瘀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多以开窍醒神、活血化瘀、清热化痰治疗为主。银杏内酯注射液主要作用为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治疗中风中经络(轻中度脑梗塞)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肢体麻木等。有研究表明,银杏内酯具有抗自由基和氧化应激损伤、抗炎以及抑制兴奋性毒性等作用。
本试验中,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试验组mRS评分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使用银杏内酯注射液相对安全。
综上所述,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