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科室这十年
我是小儿外科的一名医生,在郑大一附院工作了已有30年。伴随着医院和科室的变化、成长,我也从一名年轻稚嫩的实习医师逐渐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引领专业前沿的主任医师。
回忆往昔,受益良多。30年来,医院和科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我刚参加工作时的一千多张床位发展到现在“一院四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较强救治能力、较高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综合排名第19位。小儿外科也从最初的15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张。目前,我们科室拥有4个病区,医护人员102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博士2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年门诊量4万余人,年出入院患者9400余人,年开展手术6200余台。在医院强大平台的支撑下,小儿外科的老前辈们前赴后继,呕心沥血,辛勤工作,确立了科室在全省的龙头地位,而且始终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目前全国排名在15名左右。
一路走来,令我最难忘的是前辈们的引领和指导。科室老前辈们每一个人辛勤的付出像一块块坚固的基石支撑起了我们小儿外科,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作为科室的一员,见证了科室的成长和发展,虽经个人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尤其是近年来手握科室发展的接力棒,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重大。因此,我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医教研业务水平,更加注重改善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更加注重科室文化和医德医风建设……
十年来,我为自己身为‘河医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总是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全身心投入每一项工作。我亲眼目睹并积极参与到2002-2003年抗击SARS病毒、 2021年7月救援特大暴雨洪灾,以及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斗等,与兄弟姐妹们不惧艰险,并肩作战,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强烈的职业荣誉感进一步坚定了我的信念,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就像一颗颗螺丝钉,只有锲而不舍,默默踏实地工作,才能为医院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展望未来,信心满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成增“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布局下,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医院‘做优做高’方针,加倍努力工作,瞄准专业前沿,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对标国内排名前列的医院,找出科室的弱点和不足,尽最大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解放思想,大胆革新,加强科研小组的科技攻关能力建设,在专业创新、科研创新方面积累经验,努力提高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中标率,争取让科室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稳步上升。医疗方面,高度重视‘重大疾病救治’工作,努力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三、四级手术占比,着力打造高水平儿科疑难危重救治基地。根据科室专业特点,结合国家卫健委的有关政策要求,深入领会按病种付费的精神,大力开展‘日间手术’,控制病人的医疗费用,把更多实惠留给病人。同时,加强对大病救助项目的宣传,力争让更多贫困的家庭享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温暖。科普宣教方面,创新形式,丰富内涵,不断加强与各界媒体交流合作,在大力促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的同时,不断扩大我们专业的影响力、竞争力,提高社会和老百姓的认知度。
滴水难成海,独木不成林。今后,我们将更加注重团结,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带动科室的每个人,调动大家的能动性,激发团队的创造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和突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作为带头人,我将带领科室团队进一步端正思想,提高站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促进科室更上一层楼、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一总支普外支部小儿外科张谦
2022.11.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