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子宫缘何“离家出走”?

2022-11-08 09:26   上海一妇婴

为什么?

场景回放

甲女士:我发现自己阴道口有肿块状物脱出,常在走路、下蹲、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出现。刚开始平卧休息后肿块可变小或消失,渐渐加重后即使休息后也不能回缩,需用手还纳至阴道内。

乙女士:我腰骶部经常有酸痛或下坠感,站立过久或劳累后症状更明显,行动极为不便,无论团建、户外运动,总是帮不上忙,落在队伍的最后一个,大家觉得我“拖后腿”。

丙女士:这种病影响了我的夫妻感情生活,我越来越没有“那方面”的兴趣,偶尔还会觉得阴道深部疼痛感。

什么是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一种不会要命,但又很“要命”的妇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会影响人们的自由活动,尤其是蹦跳、大笑、拎重物等行为。其主要病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妊娠、分娩:阴道分娩(特别是难产及产钳助产、胎吸助产等)时,可能因过度牵拉产妇的盆腔筋膜、韧带和肌肉,而使其支撑力量被削弱。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特别是重体力劳动,也会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而发生子宫脱垂。

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老年女性盆底肌肉组织松弛,筋膜和韧带的纤维组织减少,导致盆底的支撑力不足、结构松弛而引起子宫脱垂。

腹腔内压力增加:长期便秘、慢性咳嗽或慢性支气管炎、腹型肥胖、持续负重等可造成腹腔内压力增加,更容易导致子宫和阴道“下垂”。

医源性原因: 没有充分修复手术时所造成的盆腔支持结构的缺损部位。

发生子宫脱垂怎么办

尽早、及时地治疗子宫脱垂很关键。单纯的子宫脱垂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这种长期不能自愈并逐渐加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由于其脱出的宫颈、阴道壁长期摩擦而出现糜烂、溃疡及感染等情况,可能产生自卑、焦虑情绪,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

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不同方案进行治疗。

盆底康复: 对于轻症的子宫脱垂患者,可以选择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训练、电刺激、磁刺激的治疗方式,尤其对于绝经前的脱垂患者,这些治疗方式无创伤、疗效好。盆底生物反馈训练也可作为重症脱垂患者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医生会充分结合患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

手术治疗: 对于中重度的脱垂,手术是快速、有效的治疗方式。

子宫脱垂可预防

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 均衡饮食、加强营养,饮食宜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纤维,多喝水、吃粗粮、蔬菜和水果等食物。

减肥: 肥胖或体重超标者应减肥。体 姿 避免久站、久蹲,避免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排便: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也可使用缓泻剂。

提肛训练

可经常做提肛训练(即凯格尔运动),每天至少做3组,每组为10次,以加强盆底肌肉支持力,恢复受损筋膜,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 收紧肛门肌肉,就像试图阻止放气一样。   - 保持收缩5秒,然后放松5秒。如果对于患者来说太难,可以先坚持2秒,然后放松3秒。  

-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努力保持一次10秒的收缩。

预防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盆底肌肉的张力。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劳动、积极治疗可增加腹压的疾病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减少子宫脱垂的发生。

盆底脱垂性疾病是困扰许多母亲的“要命”的常见病,让我们关爱母亲,积极为她们解决这“掉下来的难言之隐”。让每位母亲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愿天下的母亲都身体健康,尊严而优雅地生活!

审核专家  

50741667863521598  

吴桂珠

盆底与泌尿妇科  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盆底与泌尿妇科主任。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访问学者。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熟悉掌握盆底整体理论知识及女性盆底疾病的新进展、新技术及规范诊疗,并能将妇科微创技术很好地应用到盆底重建术中;在盆底基础研究方面承担省、部级及厅级等多项科研课题。独立完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等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的经腹、经腹腔镜微创手术。临床上积极开展前哨淋巴结示踪与活检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应用,积极推广ERAS在妇科领域应用。2017年起开展经自然腔道单孔腹腔镜技术,并多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授课并传播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新理念。

* 本文刊发于2022年11月《家庭用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妇科,患者,子宫,手术,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