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华大CEO后,饶毅又开炮怒怼院士和中科院!

2022
11/08

+
分享
评论
体外诊断网
A-
A+

科学需要争论,研讨交流气氛热烈很好,良性竞争式的讨论谁都欢迎,能够通过犀利的言辞促使对手上进,遇强则强,是件好事。

倡导“科学要严谨”的饶毅教授,又又又又“开炮”了。

这几天,饶毅炮轰了中科院、又炮轰了肿瘤研究所所长,结果评论区出现了肿瘤医院副院长与饶教授的学生吵架……

正巧朋友圈有小伙伴围观此事,“饶式开炮”向来争议不断,见仁见智。小编看了文章评论,倒觉得挺有意思,这场争论更像是一场笑话。

41251667884872564

55601667884872726

科学需要怀疑精神,怀疑科学本身的科学性就值得思考了。

11月3日,饶毅在公众号发布文章《交叉与冒充不同:交叉有规范——积极研究 慎设机构》,提出质疑“一群化学研究人员,抛弃自己有的化学特长,摇身一变成把研究所叫成肿瘤研究所”;11月6日,饶毅又发布《科学必须严谨,不能“望文生义”》,直指“全世界,没有一个归属于化学之下的分子医学,除了院士专权的中国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

连开两炮,矛头直指中科院学科交叉不科学、专业之外管专业,字里行间痛批“化学院士主管医学”,源头回溯到今年5月中国化学会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主任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鸿,同时也任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等职。

37461667884872945

引发争议的点,就在于不是医学专业出身,能否管理专业医院。

2019年5月8日,中科院医学所成立,谭蔚泓担任所长。6月13日,谭蔚泓任国科大肿瘤医院院长。2022年2月13日,中科院医学所、国科大肿瘤医院联合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交了新冠病毒家庭自检技术申请并进入国家应急审批“绿色通道”。3月18日,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成为新冠快速核酸诊断POCT产品。

5月8日,医院成立三周年之际,中国化学会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和浙江省医学会分子医学分会正式成立,这是国内首个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目前中科院医学所已引进多个院士团队,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人才60余人。

而饶毅攻击的焦点就在这个学会和专业构成。

小编围观文章评论区发现,很多网友拥护饶毅的痛批论调,原因有两个:

1. 饶教授明人不做暗事,不关闭评论,不怕发声。你看连当事人一方出现在评论区唇枪舌战、你来我往,都没有限制发言,这才是对待科学探讨开放的态度;

2. 从学科划分和专业范畴来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外行确实不能管理内行,尤其是临床医学这种涉及生命的事。

最后还语重心长的教育道:不能狂妄。

总结

科学需要争论,研讨交流气氛热烈很好,良性竞争式的讨论谁都欢迎,能够通过犀利的言辞促使对手上进,遇强则强,是件好事。但是若上升到人身攻击、无理谩骂,那就丧失了作为科学家的眼界和气度。

要客观的承认对方的长处,不是一件难事。若能够发挥其资源优势,避开其劣势,真正用医学为人们解决病痛,那么相信这样的争议也会越来越少。

20421667884873228

68001667884873300

65871667884873348

32401667884873456

饶毅标签:一直在开炮,一直有争议

实际上,饶毅的开炮历史丰富,甚至已成为针对科学领域“开炮”的一个符号。

公开资料显示,饶毅为著名的生物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首都医科大学校长,还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理学部主任、生物学讲席教授等诸多头衔。其研究领域涵盖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药理学。

此次发声事件之前,今年被饶毅“炮轰伪科学”的主角尹烨则曾任华大基因CEO,现任华大集团CEO。尹烨同时也是一位自媒体达人,通过查看其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的内容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尹烨的科普内容不再局限于生命科学领域。尹烨发布的内容小到孩子成长、减肥、健康长寿等常规话题,也大到涉及元宇宙、心理感应等前沿领域。

2019年,饶毅曾写信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质疑三位科研工作者涉嫌学术造假,信件在网络上流传之后迅速发酵为“饶毅打假事件”。

2012年,饶毅与原华大基因CEO王俊公开辩论。在当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上,饶毅与王俊就华大基因是不是在造福老百姓、华大基因如何做学术等议题公开辩论。王俊也曾在微博公开回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欢迎起诉”。

此前,饶毅还在博客上公开质疑华大基因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的科学家身份。

谭蔚泓:

谭蔚泓,分子医学和化学生物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等职。谭蔚泓长期从事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分子医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解决了分析化学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首次提出了核酸适体-细胞筛选方法,为核酸适体的生物医学应用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基础;他首次制备了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为靶向药物的研发打开了新的途径;他在核酸适体、分子识别、纳米生物传感等领域做了大量系统的原创性工作提出核酸适体细胞筛选新方法,揭示其细胞识别的基本性质;提出多种高灵敏、高时空分辨纳米生物传感方法。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院士,医学,科学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