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希诺暴涨超60%,京新药业逆势创历史新高,背后逻辑竟

2022
11/07

+
分享
评论
艾美达医药咨询
A-
A+

因此,市场迫切需要、也更青睐能够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药企。

作者:粽哥2025

11月2日,康希诺A股上演500px涨停,总市值达627.3亿元,康希诺生物港股更疯狂,收盘暴涨63.38%,一扫今年3月以来的颓势。

消息面上,继上海开启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种后,江苏省13个城市也已开展康希诺生物吸入用新冠疫苗的部署工作。同时,康希诺也表示,对吸入用新冠疫苗的大规模使用进行了提前布局。

68381667807734318 图源:东方财富网

表面上看,康希诺股价暴涨的逻辑,在于新冠疫情在国内反复出现。但笔者认为,更深层次的逻辑,还是在于“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市场之所以青睐康希诺,核心逻辑就在于其始终在解决新冠疫情存在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基于这一逻辑,我们还能发现不少致力于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药企受到市场青睐的案例。

一、超3亿患者,坐拥近300亿赛道,京新药业逆势创历史新高

近段时间,京新药业就凭借一款治疗失眠障碍的1类新药地达西尼(EVT201)临近商业化阶段,被市场爆炒并创出历史新高。

18401667807745044图源:东方财富网

众所周知,全球药企之所以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等大热门赛道,主要是由于患者人群庞大且有强烈的用药需求,但如今却呈现出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

相较之下,失眠药赛道不仅成长空间大,而且竞争相对缓和。

一方面,失眠药市场有着庞大的患者人群。根据Datamonitor数据库显示,2019年全球失眠患者人数约为14亿人,其中亚洲患者为6.9亿人。据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

庞大的患者人群会产生临床治疗的需求。据医药经济报统计数据,过去5年(2017-2019年),我国催眠/镇静药的年销售额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2021年,我国样本医院催眠/镇静药销售额为16.41亿元,全国公立医院购药金额为54.81亿元。

基于此,我国失眠药市场一直呈现出良好的成长前景。根据头豹研究院报告,中国目前患有睡眠问题的人数占中国总人数40%以上,而就诊率不足30%,中国镇静催眠药物行业市场规模2023年或将达到270亿元。

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因素制约,目前国内获批上市的失眠药并不多,具备稀缺性,而且由于失眠症致病原因相当复杂,加之失眠药主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容易产生依赖性、难以完全避免副作用,使得市场欠缺更优质的失眠药。

特别是,由于目前国内药企主要聚焦肿瘤、自身免疫等市场空间巨大的热门赛道,对失眠创新药研发较少,使得市场竞争格局更加缓和。

基于此,随着京新药业的地达西尼(EVT201)已进入CDE上市审评阶段,预计2023年上市,获批后可填补市场空白、占据稀缺优势,并有望改变国内失眠药市场格局,因而使得京新药业成为市场青睐的“香饽饽”。

46811667807755074

 二、攻克NASH领域,众生药业已布局5款NASH药物

除此以外,肝病领域同样迫切需要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根据Journal of Hepatology统计显示,我国肝病患者人数约4亿人,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人数最多,高达1.73亿至3.1亿人。

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种严重形式,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据统计,我国约有5000万NASH患者。

同样地,NASH赛道也有着良好的成长前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NASH药物市场从2016年的17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2%。预计未来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到2025年将达到107亿美元,并于2030年达到322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41.8%和24.6%。

需要注意的是,至今全球范围内仍未有一款治疗NASH的药物获批上市,存在巨大的药物治疗空白。

特别是,由于NASH致病机理复杂、研发难度大,加之药监部门对NASH药物的临床终点有严格规定,此前包括吉利德、诺华、辉瑞等在内的许多MNC药企,都曾尝试过NASH新药研发失败的苦头。

不过,科学的精神就在于不断探索。即使遭遇失败,诺华、辉瑞等MNC药企仍坚持研发NASH新药,

另外,歌礼制药、众生药业、微芯生物等国内药企也在竭力攻克这一领域。其中,众生药业是国内布局NASH新药较多的企业,目前已布局5款NASH药物,包括ZSP1601(处于IIb期临床研究准备阶段)、ZSP0678(Ⅰ期临床)、RCYM001、RAY001和RAY002等。

无独有偶,众生药业与京新药业一样,近期股价也逆势创出了历史新高。

 58691667807765310

图源:众生药业2022年中报

三、结语

最近一年来,市场经常出现一种声音:创新药企过得越来越难,尤其是深陷产品同质化“泥潭”的Biotech。

确实,从深层次的逻辑看,作为医药研发企业,如果无法打造产品差异化优势,仅凭价格战已很难“活下去”。尤其是在当下创新药内卷的大环境下,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市场迫切需要、也更青睐能够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药企。对于Biotech而言,不过度依赖“商品化”属性的license in模式,更注重布局临床未满足需求的管线,是回归初心之举,也是决定其成长质量的关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药企,布局,暴涨,市场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