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体破裂急性出血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优选治疗方式为肾动脉栓塞,若出血较为严重应采取保留肾单位手术或肾全切术。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40岁,平时无不适,来本中心进行单位健康体检。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所见: 右肾形态失常,可探及多个高回声团,其中最大者大小约98mm×38mm×62mm,边界清晰,呈哑铃形,内部回声均匀,上半部分位于集合系统内,下半部分向肾外凸出,其内侧局部呈长条形凸入下腔静脉,范围约55mm×8mm,并随血流在下腔静脉内飘动,CDFI:右肾最大高回声团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PW:PSV=46cm/s,RI=0.71;右肾集合系统分离约10mm。 左肾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完整,实质回声不均匀,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高回声团,较大约11mm×10mm,边界清,形态规则;集合系统无分离。CDFI:肾内血流呈树枝状分布,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双侧输尿管未扩张。
超声提示
1.右肾巨大实性占位性病变并部分脱入下腔静脉(考虑肾错构瘤,建议结合增强影像检查并专科就诊);
2.双肾多发错构瘤;
3.右肾轻度积液。
随访结果
术中发现右肾内瘤栓浮动,使用腔镜超声检查确认瘤栓由右肾静脉向下腔静脉生长,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下腔静脉切开取瘤栓术。
术中发现右肾内瘤栓浮动,使用腔镜超声检查确认瘤栓由右肾静脉向下腔静脉生长,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下腔静脉切开取瘤栓术。
肾错构瘤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异常增生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交织构成,是一种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恶变率相当低。据相关流行病学统计,肾错构瘤在健康人群中发生的概率达到2%左右,中年女性好发。 肾错构瘤可单发,亦可多发,分为散发型和结节性硬化型两种。其中结节性硬化症型肾错构瘤(TSC-AML)约占20%,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与TSC基因突变有关;这类患者除了有肾脏的病变外,常常合并皮肤、脑、肺、心脏等多器官的病变,为全身多器官系统受累的综合征。
本例患者双肾多发错构瘤,其中最大一个瘤体局部呈条索状长入下腔静脉腔内,类似病例国内文献报道仅为数例。
一、发病原因
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各种因素引发的基因突变,导致人体正常组织出现异常增殖。高危因素包括女性(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7)、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受到性激素的影响,在妊娠期体积易增大)。
二、临床表现
1.大部分肾错构瘤患者并无任何感觉,甚至有些错构瘤生长至6~7cm的情况下患者都未察觉。多数在体检时发现,或因其它疾病检查时意外发现。
2.肿瘤较大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包块、腰腹部胀痛及血尿等症状。
3.肿瘤破裂出血后,患者可出现腰腹剧痛、肉眼血尿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危及生命等。
4.少数患者会有一些肾外表现,如面部蝶形分布的皮脂腺瘤、癫痫、智力减退等,常见于结节性硬化症患者。
三、检查方法
超声和CT是诊断肾错构瘤的主要手段,MR也是可选择方式。
1.超声是更为简便、经济的检查方法,大多数患者的肾错构瘤是在体检进行腹部超声时发现。肾错构瘤的超声表现为高回声、低回声及混合回声(主要视瘤体内组织构成比例),大多数瘤体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无包膜。脂肪含量较多的肾错构瘤容易确诊,但在不典型错构瘤中,如果脂肪含量较低甚至没有时,超声声像图易被误诊为肾癌,此时需要进行增强CT检查。
2.CT成像中,由于脂肪的CT值常为负值,无论典型的还是非典型的肾错构瘤,都能获得较具特征性的影像改变。
四、治疗方法
瘤体的大小和临床症状决定它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栓塞、外科手术治疗等。
① 病灶较小的肾错构瘤,因其生长较为缓慢,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置,定期进行肾脏超声复查即可。如直径小于2cm,可以3~4年随访1次;直径2~4cm、无明显症状,可每年随访1次。
② 瘤体大于4cm且无明显症状,如果不选择手术,在初次发现后建议半年复查,如果保持稳定则可每年随访1次。
③ 瘤体大于4cm、症状明显及怀疑有恶性潜能和育龄妇女患者,主要治疗方式有保留肾单位手术(NSS)、肾全切或者肾动脉栓塞。
④ 瘤体破裂急性出血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优选治疗方式为肾动脉栓塞,若出血较为严重应采取保留肾单位手术或肾全切术。
(本病例来源于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