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人民医院曾庆平:一个把对患者服务刻在骨子里的人

2022
11/07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生活里,他可以是众医护口中“大事帮忙,小事尽心”的榜样二哥。工作上,他则是一个“心中有患者,一心为患者”的绝对表率。

68751667775687070

曾庆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 ,副主任医师         

龙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兼重症医学科主任 湖南省老年医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委员 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学会重症救治体系建设与管理分会副理事长 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急性器官损伤与修复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呼吸重症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有关曾庆平院长的故事,是偶然间从同事那得到的。 听闻他身上有很多传奇的事,且容慢慢道来。先听听医院同事们的评价: 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ICU第一批入科护士说,“他是一个把对患者服务刻在骨子里的人,所有的举措实施都围绕着以患者为中心。” 

现任ICU护士长马维芳说,“ 他的心思是培养更多的人,尽可能让更多患者受益。 

现今,十年来,科室有超过一半的人都经受过他的栽培。” 与他曾一道共事四年的良友涂先桃说,“ 他需要科室里具备两部分人,一部分是‘高尖精’,一部分是‘全面广’。 

既要求一部分人的学识适应工作需要,还要有一部分人能攀登学科发展的高峰。”

建科中心率先落在护理上

与曾庆平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身上有着一种难以形容的“平实”。以至于很多患者家属在见过他一面后,心就踏实了。

他在做任何事前,喜欢在理论上先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儿,然后再赋予行动参与。他说,“做事要讲究理论,理论上不去、讲不透,还谈什么发展!”这方面有很多前车之鉴。

“以重症为例,你一个县级医院要和人家大三甲比技术,怎么可能比得过,你‘玩’的可能都是人家剩下的。”曾庆平说,“但护理这块就不一样了,大家都能做。技术上我比不过你,服务我还能搞不过?”

19221667775687138

于是,在2010年他从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进修回来后,将建科重心率先落在了护理上。彼时,曾庆平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帮患者解决问题上,凡事亲力亲为。

ICU的患者,全是危重者,24小时离不开人。他干脆就“泡”在了病房。一位在科室治疗了六年的植物人,因长期的卧床、消化系统功能退化常“腹胀如鼓”,曾庆平就曾带领科室工作人员为其掏了近半年的排泄物。

虽然最后的结果不遂人愿,但病人过往所历经的数十次“挣扎”,都是在曾庆平团队的帮助下化险为夷的。

如今再提及这件事,曾庆平仍是一脸淡然。他说,“科室带头人要讲究‘领头羊’效应,起率领引导之意,不仅要体现在管理上,还要落实在行动上。”

“每位患者诊疗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接诊、诊断、评估、决策、方案、执行、监测、再评估、再决策…随访…医生和护士要做的细节太多太多,这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一群人,每一班按医学指南、流程…去做。”曾庆平说, 但前提是每个医护都需要了解并熟练的掌握。

“我可以不要求下面的医护全能,一定要有专长。”他如是说。

成为实力最强的重点学科

大概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喜欢“自我审视”。曾庆平就是如此,在他过去25年的职业生涯中,就曾脱产“求学”过两次。

而能决定他人生抛物线“上扬”的则是在第二次,曾庆平攻读完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呼吸内科研究生后,因在校的出色表现,在择业上收到了许多导师递来的“橄榄枝”

毫无悬念得是,他没有选择留在繁华的大城市,而是折回到大山。

38681667775687347

曾庆平说,“我是大山的孩子,土家族的汉子。这片热土养育了我,我更懂得乡亲们对扎根基层的好医生的那份期待。而且,我是一个幸福阈值很低的人,在这,很安心。”

“龙山县地处老少边穷的武陵山区腹地,各行各业人才流失严重,基本上是培养成熟一个,就走一个。”他说,

“患病群众谁不想找信得过、技术好的医护人员服务?

谁希望背井离乡,去到数百里甚至上千里的异地就医?谁不愿病床前有一顿热气腾腾的菜饭,家人、朋友围在跟前嘘寒问暖?”带着这几个问题扪心自问,曾庆平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他说,“医疗设备可以用钱购买,可是能够把设备检查结果熟练运用的人却难以用钱去挽留。我决心留下来、沉下去,这便是代表了一份担当,更是对家乡人民庄重的承诺。”

可喜的是,11年后曾庆平的这份“承诺”生效了,他领衔的重症医学科不仅成为了全院的一个品牌,还成为了周边同级医院规模较大、实力突出的重点学科,在州内是临床重点专科,在省内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建项目。

“科室医护从最初的20名,发展到了现在的51名。”曾庆平表示,如今,科室已收治患者达 3200余人次。

昏迷380多天的植物人患者在这里奇迹般苏醒;三无病人患者在这里一躺就是四年多;心脏停跳6次的蘑菇中毒患者在这里最终得救......

目前,ICU的救治成功率已达85.5-94.1%,尤其对严重感染与脓毒症休克、多发伤、急性中毒、重症肺炎及呼吸衰竭、多功能器官衰竭的重症患者,都有着较高的救治水平。

学科发展人才是关键

曾庆平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科室一起工作的人很难跟得上。如有医护遇到问题请教,他则会先要求他们翻查文献,等有了系统性概念后,再提出问题。

至于为何,曾庆平这样说,“术业有专攻,专攻不需要多少时间考虑,但需要布局。

目前,重症的护理策略基本都有共识,但医护要明白当他们在面对每一个个体时,医疗服务让患者最大化的获益是什么、怎么做。”

68541667775687435

“所以,医护不再是只谈一个技术,而是要谈怎么在战略上合作。就像多学科会诊,讲究的是整体作‘战’,相互取长补短,综合实施。”

“你抢救患者的时候总不能只有一个人会胸外按压吧?”他反问,“换言之,当科主任也一样,要能把所有的资源调动起来,合理搭配。”

在学科的发展跃升过程中,其关键在于人才。不过,“没有物美价廉的诸葛亮”。因此,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曾庆平是愿意花费大把时间的。他说,“优秀的人才,是需要培养的,怎么培养,简单一点:‘就是你交给他去一件事情,他完成了,帮他评估总结改进……;你再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他自己评估总结改进……;你又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自己评估总结改进……他提出自己的观点……’”

“樊代明院士就曾说过,‘我们不缺人,缺人才;不缺想,缺思想’。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确实缺少优秀的人才。”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医学人才。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是怎样把这些优秀的人才吸引到龙山来,把他们变成重症医护人,成为杰出骨干。”曾庆平强调。

“ICU工作这么辛苦,在将来,您会让孩子‘子承父业’吗?”采访结束后,记者一个随口提及的问题,难住了曾庆平,以至他展现出了鲜少有的心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在负责。”

是啊!医者的职业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对于患者问心无愧,至于家人始终抱憾!

而不同的是,曾庆平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十分明确。“我从来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忧思感伤,心思都要用在临床上去,龙山的重症医学科好不容易被大家推到如今的‘峰值’,我做不到再突破,但起码,要让这个优势能保持下去。 ”

生活里,他可以是众医护口中“大事帮忙,小事尽心”的榜样二哥。工作上,他则是一个“心中有患者,一心为患者”的绝对表率。

曾庆平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责任编辑:十三 审核:王军

8602166777568750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管理,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