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成功举办2022淄博国际病理学术会议暨分子病理培训班及省、市继续教育项目
10月29日,淄博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成功举办了2022年淄博国际病理学术会议暨分子病理培训班及省、市继续教育项目。本次大会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病理及临床专家,先后针对乳腺、呼吸、女性生殖系统等疾病及分子病理相关研究等新进展进行了精彩的线上授课,本次会议在91360智慧病理网进行国际直播,在线观看总人数1191位,点击量达到了2226人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院的刘东戈教授,中华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石怀银教授和淄博市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淄博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业务主任王新美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淄博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李静担任执行主席。王新美主持会议。
刘东戈教授对淄博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祝愿本次大会圆满成功,石怀银教授特别提到 “淄博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尤其是分子病理方面,在2021年国家病理质控中心组织的检查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简短的开幕式后,随即进入专题讲座环节,本次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云端聚首进行线上授课。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周庚寅教授就《分泌性腺癌的衍生及诊断误区》进行了精彩报告,详细讲解了分泌性腺癌的诊断标准,并对诊断误区进行了丰富的经验分享。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付丽教授带来了《高转移乳腺癌基础研究及临床》专题讲座,对微乳头状癌的显微镜下表现、相对特异的免疫组化及分子转移机制进行了阐述,让人受益匪浅。来自Loyol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唐平教授就《Extra-nodal extension in breast cancer》进行报告,对乳腺癌淋巴结孤立性肿瘤细胞、微转移及宏转移的临床意义展开详细讲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刘从容教授针对外阴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及分化型外生性外阴上皮内病变的鉴别诊断,给大家带来了《外阴鳞状上皮前驱病变相关病理问题及进展》专题讲座。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智弘教授聚焦于日常诊断工作中肺腺癌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肺腺癌病理诊断的难点问题》的精彩报告。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韩博教授在《前列腺癌的精准诊疗和分子病理学新进展》的报告中,着重对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了讲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的张波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的曾瑄教授分别给大家带来《AR信号通路检测在乳腺癌诊治中的意义》及《新型乳腺癌分子标志物预测乳腺癌治疗反应》的专题讲座,详细介绍了分子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以及多种不同分子病理检测平台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与乳腺癌相关的多种分子标志物以及其临床意义,详述了乳腺癌分子病理的研究进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晓燕教授带来了《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常见问题》专题讲座,对于融合基因的定义、临床应用及检测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讲述。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对预测肿瘤预后及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为此北京协和医院吴焕文教授带来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应用》精彩讲座。海南省肿瘤医院邵建永教授聚焦于《基因甲基化在癌症筛查和早诊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全面讲述了基因甲基化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在相关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
淄博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李静针对《血液CTC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授课,分别介绍了CTC的历史、检测方式以及在乳腺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三医院等省内外各大医院19位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及总结。
会后,国内外著名病理学家纷纷发来贺文,表示本次国际病理学术会议展现了山东很高的医疗水平,淄博市中心医院的分子病理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砥砺前行,将新理念和新知识传递给整个齐鲁病理。
本次大会大大提高了国内病理诊断技术人员对分子病理的认识,开拓了眼界,体会到病理与临床相结合、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增强了病理各亚专科的学术交流,也为临床病理医生提供了与国内外权威专家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另外,通过网络平台直播课程的形式,为未能亲临现场的省内外病理同仁提供了聆听学术大咖授课的机会,进一步推动和提升了通过乳腺、呼吸、女性生殖系统及分子病理相关研究等亚专科建设对常见病例的规范化诊断以及罕见疑难病例的精准诊疗水平,进一步推动了分子病理中的NGS基因检测在临床医学中的规范化应用。
供稿:病理科 宋超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