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静脉管壁薄,相对活动度较大,相比管壁较厚而坚韧的动脉或人工血管一般不会出现塌陷的现象。
努力进取 安全守护 全为肾脏
—血液透析那些事儿第237篇原创
前不久,一位肾友透析治疗,血管通路是右颈TCC,作为过渡通路,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已建立1月余,震颤杂音可,可是发现了视频中的“内瘘塌陷又鼓起”的现象(下面视频前段),为什么出现了此现象?什么是文丘里效应? 小编抛砖引玉,一起来看看...
初看视频中塌陷鼓起的现象并不是很明显,请仔细仔细看。
视频中也详细解释了“文丘里效应”,也称文氏效应,此现象以其发现者,意大利物理学家文丘里(Giovanni Battista Venturi)命名。该效应表现在受限流动在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其流速与过流断面成反比。而由伯努利定律知流速的增大伴随流体压力的降低,即常见的文丘里现象。通俗地讲,这种效应是指在高速流动的流体附近会产生低压,从而产生吸附作用(来自360百科)。
截图来自视频,可以看出,文丘里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 通道出现狭窄部位 。
那么,再看动静脉内瘘,出现塌陷又鼓起的现象,其重要原因也是内瘘血管出现了狭窄。如果动静脉内瘘狭窄,收缩期血流通过狭窄时,流速突然增高,这一高速血流可以引起狭窄后的血管腔内压力突然下降,当狭窄后的血管壁及周围组织活动度较大时,血管壁会产生塌陷。但舒张期时血流减缓,压力也随之回升,活动度较大的血管壁会向外鼓起或接近原样。一般发生在内瘘流出道静脉,因为静脉管壁薄,相对活动度较大,相比管壁较厚而坚韧的动脉或人工血管一般不会出现塌陷的现象。 回到病例中,为什么让肾友认识这样的现象,特别是新瘘? 因为内瘘狭窄带来的问题很多,例如:
触摸内瘘可出现震颤减弱,狭窄部位会听到高调的收缩期杂音(见下面视频),如果是已经有血栓了,就会出现既没有震颤,也没有杂音;
使用中的内瘘,在血透时会发现血量不够,血透机会报警,如是在回心的静脉出现狭窄,那回输进去的血液不能顺利回到心脏,静脉压就会增高,这时也会报警;
拔针后止血明显延长,除抗凝剂的问题外,还应警惕是否出现了通路狭窄;
举臂试验:把手抬高后,血管变扁,说明血管是通畅的,如果把手抬高后,血管仍是充盈,说明可能有狭窄。
另:高调的收缩期杂音:
另外,提醒肾友自我检查内瘘时,“视”诊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以下六条: 1.内瘘侧皮肤是否清洁? 2.内瘘肢体有无水肿? 3.与对侧肢体相比,观察远端皮肤或者甲床的颜色是否一致? 4.内瘘侧皮肤有无破溃、结痂?有无异常分泌物(注意颜色及量) 5.内瘘侧皮肤有无红肿热痛? 6.内瘘穿刺部位有无血肿?皮下淤青? 加强 举臂试验 的检查,见下面视频: 观察内瘘在自然放松状态下有无“文丘里现象”,如有异常,及时告知您的主管医师。
作为血净人,更要细致的观察并宣教到位,不怕出现问题,难得是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尽早进行干预。
内瘘管理,需要肾友及家属细心耐心仔细观察与自我管理,更需要血净人的耐心细心呵护!
本文不作为临床意见,仅供讨论学习并抛砖引玉,希望和更多的肾友及血净人一起进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