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输血致抗筛及直抗阳性分析1例
嗨,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
今天,咱们分享的是一例关于多次输血导致抗筛及直抗阳性影响交叉配血主次侧结果的案例。
一、简要病史:
患者袁某某,男,78岁,因“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1+年,咳嗽咳痰10+天”于10月9日入院,目前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肺部感染;患者有身软、乏力等贫血症状,血常规示Hb27g/L,血小板计数2*10^9/L;患者血型O型Rh(D)阳性,抗筛阴性。
二、案例经过及分析:
患者于2021年10月、2022年2月、2022年9月在我院均有多次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史,期间抗筛一直阴性,交叉配血完全相合。
患者本次于10月9日入院,于入院当日、第2日和第3日分别输入红细胞悬液1.5u,共计4.5u,10月12日复查血常规示Hb48g/L;
患者于10月12日、10月13日再次输入悬浮红细胞3u,10月14日复查血常规示Hb67g/L;
10月14日下午再次申请红细胞悬液2u,输血科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患者抗筛出现1+的弱凝集,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出现双群现象。遂进行抗体鉴定和放散试验。试验结果: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均鉴定出抗-E抗体。
患者Rh分型:E、c抗原反应均为双群;
交叉配血:患者血清与E抗原阴性、c抗原阴性配血,主次侧均相合;患者血清与E抗原阴性、c抗原阳性配血主侧微弱凝集,不相合,考虑:患者血清中可能还有低效价的抗-c或抗-Ec抗体。
输血选择:选择O型,Rh(D)阳性且E、c抗原均阴性的血液输注。
患者于10月15日输入红悬2u; 本次住院期间亦有多次血小板输注史。 17日复查血常规示Hb79g/L,Plt 24*10^9/L;遂出院。
三、回顾性分析总结:
白血病患者因其造血功能异常,不能正常生成血细胞,仅仅依靠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来维持其基本的生理功能。
正常男性血红蛋白120-160g/L,而该患者本次入院血红蛋白27g/L,处于极重度贫血状态,在入院后的前3日我们为其输血红悬4.5u,12日复查血常规示Hb48g/L,患者贫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患者在14日再次申请交叉配血时发现抗筛及直抗均阳性,患者体内已经产生了不规则抗体。受血者产生不规则抗体与输血次数密切相关。据报道,当输血次数大于6次,不规则抗体法发生频率可达89.7%。在我国最常见的不规则抗体是抗-E。本案例中,患者2021年10月、2022年2月及9月,在我院均有多次输血史。在本次入院输血后,抗筛及直抗均阳性,经鉴定为抗-E;患者Rh分型显示E、c双群,提示输入了不相合的血液,发生了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以上,对于血液科等需要多次接受输血的患者,在入院后即可进行ABO及Rh分型检测,输血时选择ABO同型、Rh抗原相容的血液输注,降低多次受血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减少其输注无效和发生输血反应的频率,从而提升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