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的瘦狗型科室,有几点建设性意见
瘦狗型科室,在公立医院,是医院经营的直接麻烦。
民营医院有这些科室,不见得瘦狗型,有治理空间。
据报道,公立医院的瘦狗型科室包括但不限于:风湿免疫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眼科、烧伤整形科、普通儿科、新生儿监护、全科医学科等。
这些科室处于低业务量增长率以及低医疗收入占比,常年处于亏损状态,较低的业务增长率表示行业中该领域在市场中处于成熟饱和状态,科室业务量和医疗收入提升难度较大。但由于医院运营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公益性,导致这些科室在医院必须存在。
笔者感触:
第一,这些“瘦狗型科室”里的绝大部分科室并不见得是真瘦狗型。
第二,这些科室包括专科、专科中的专科,低业务增长的话,不妨顺此形势,向精准治疗发展,就坡下驴,小而美。
第三,这些科室做实做细精准治疗,有赖于患者慕名而来,也有赖于分级诊疗讲专业、讲合作、讲生态。
第四,这些科室包括专科、全科,说明所谓“瘦狗型科室”仅是实践实施的问题,可以通过经营管理尝试颠覆形势。
第五,这些科室实质上可以多多利用按项目付费、DRG除外支付等,做大和做强优势服务。
第六,这些科室的学科建设应遵循严进严出,人才引进应遵循严进宽出。
第七,这些科室要在属地医疗生态占据稀缺资源的自然垄断。力图使所有支付方都来合作。
第八,这些科室功能攻可2B、退可2C,因为历史涨幅不多,总体上属于比较高价值、高溢价的板块。
第九,这些科室总布局不足,现实“过剩”,在服务患者时“供不应求”“供大于求”兼有。对于“供不应求”应考虑加码精准治疗,寻找最高效、显特色的供需匹配,运用新技术新效率。对于“供大于求”应强调专病专科建设,寻找有技术、显服务的患者评价。
感谢诸任之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