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保护以及肿瘤骨转移药物市场持续增长,随着医保、集采以及用药指南、推荐更新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三者之争逐渐升级。
六日评药市
紧跟上市爆款,分析后期临床研究情况,评估市场回报风险。
唑来膦酸、伊班膦酸被纳入今年第七批国采,骨质疏松和肿瘤骨转移适应症都在集采范围内,两大骨保护药物主流品种遭变。
老龄化进程趋势下,中老年群体尤其是绝经后女性中骨质疏松患者数量持续增加。而随着治疗手段不断升级,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导致晚期骨转移事件发生率升高,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骨骼损害及一系列并发症对肿瘤晚期患者生活造成了额外的负担,肿瘤骨保护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基于种种原因,骨保护药物市场不断加码。
肿瘤晚期骨转移,仍然有药可治!
肿瘤骨转移是某些原发于骨组织以外的恶性肿瘤经血行转移至骨组织引起的以骨损害、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分为成骨型骨转移、溶骨型骨转移和混合型;最多发于脊柱,其次为骨盆、下肢长骨和肋骨等,膝、肘关节以远较为少见。
骨转移患者在原发肿瘤的基础上,常会出现剧烈骨痛、极易骨折、脊柱损伤等症状。根据骨转移类型,在成骨型骨转移中,骨骼出现异常增生、高度钙质化,常常会出现剧烈疼痛;溶骨型骨转移发生频率更高,约占所有类型的70%左右,破骨细胞异常活跃使骨骼结构遭到破坏,常出现虫蚀样破坏,患者容易发生骨折。
肿瘤晚期骨转移对肿瘤患者造成了额外的疼痛和疾病负担,临床治疗结果表明放射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症状,而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在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之余,实现延缓骨转移进程。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类广泛用于多种骨病、尤其是患及钙代谢性疾病的药物,可以和骨质中的羟磷灰石特异性结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保护骨组织。目前已上市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包括依替膦酸、氯膦酸、帕米膦酸、唑来膦酸、奈立膦酸钠、伊班膦酸等等。这类药物属于有机物,为了和无机物磷酸盐的区别,被称为膦酸盐。
双膦酸盐类药物适应症主要是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以及肿瘤骨转移引起的一系列骨症状。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唑来膦酸注射液以及主要针对肿瘤骨转移的注射用唑来膦酸浓溶液同时被纳入第七批集采,目前双膦酸盐药物两大支柱型大品种的市场格局即将迎来变化。生物靶向药的上市,以及此前通过谈判降价进入医保拓展市场份额,将使其成为传统药物有力的竞争对手。
地舒单抗:首款生物靶向药入局肿瘤骨保护
全球首款骨保护生物靶向药地舒单抗2019年首次在中国获批,目前已经有骨巨细胞瘤、骨质疏松和骨转移等适应症。
RANK是一类隶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跨膜蛋白,在破骨细胞表面高度表达。RANKL是RANK的配体,两者结合后可以调控破骨细胞的生理过程。地舒单抗作为RANKL抑制剂可以特异性结合RANKL,将空余的RANK位点留给成骨细胞分泌出的骨保护素,抑制破骨细胞成熟,从而阻止骨骼破坏进程。
地舒单抗对于骨质疏松和肿瘤骨转移后发生的骨骼损害都有优越的疗效,值得注意的是地舒单抗的使用要结合相应肿瘤治疗药物使用来配合治疗骨转移,同时需要长期、连续使用,防止突然停药导致抑制作用消失使症状加重。
上市之初,地舒单抗在零售端销售额略高,2020年地舒单抗通过谈判进入医保,在2021年销售额出现大幅增长。2020年以来国内有约十家企业开展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究,齐鲁制药、博安生物和江苏泰康已经申报上市,国内首家仿制花落谁家仍未可知。
临床选择重疗效——地舒单抗、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数据对比
在几项临床研究中的数据分析中显示,地舒单抗相比唑来膦酸具有疗效上的显著优势。
骨转移相关事件(SRE):骨痛、骨折、脊髓压迫等
根据现有证据来看地舒单抗疗效优于双膦酸盐药物,在肿瘤骨转移患者中可以显著延迟首次骨相关事件出现的时间,并降低综合发生率。也有研究表明既往使用双膦酸盐药物的患者换用地舒单抗后,骨密度可以实现再次提升。
在安全性问题上,双膦酸盐药物由于肾排泄过程对肾脏的损害作用在用药上受到限制,地舒单抗则有效避免了肝肾清除过程,对患者肝脏、肾脏无附加压力,在发生肾脏损伤的患者中同样适用。根据说明书来看,地舒单抗不良反应主要是疲乏、低磷血症、恶心等,常需配合补充血磷、吸氧等治疗措施一起用药。
同为双膦酸盐药物的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在疗效上也具有差异,伊班膦酸为升级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骨吸收抑制能力增强,不良反应降低,在肾脏损伤患者中也可以使用。临床上有意见支出肿瘤骨转移患者可以优先选用伊班膦酸,耐药后选择地诺单抗。
在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癌种的治疗指南中,都提到了骨保护药物的合理应用。比如2021年《CSCO前列腺癌临床诊治指南》中,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已经成为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预防/治疗的I线用药。
药物可治更要可及,治疗费用与入局企业一览
目前双膦酸盐类药物和地舒单抗都是市场上主要的骨保护药物,双膦酸盐类已经有多年的用药历史,地舒单抗目前在国内已经实现初步打开市场,在治疗费用方面,双膦酸盐类药物仍然具有优势。
用于骨转移适应症时,新纳入集采的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最低月治疗费用分别为28.8元/16.71元;相比之下尽管地舒单抗在医保谈判中降价80%达到1060元/针,也还是具有最低治疗费上的巨大差异。
在肿瘤治疗方案中,生物靶向药与化药价格的落差早年已成定势,但近几年随着国产生物类似药不断竞速上市,化药与生物药价格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疗效和价格在用药选择考量中的占比也在不断变化。
唑来膦酸作为有多年应用历史的权威骨保护药物市场地位一直十分稳固,伊班膦酸作为疗效、安全性都略胜一筹的化药新秀增长势头迅猛,还有疗效卓越的生物靶向药地舒单抗,以上三种药物可以说是各具千秋。骨保护以及肿瘤骨转移药物市场持续增长,随着医保、集采以及用药指南、推荐更新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三者之争逐渐升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