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肺结节影像上良恶性难定,是否手术凭什么决定?
患者信息:
患者 女 45岁。
疾病名称:
肺结节1.6公分,较之前结节变大,想咨询下是否手术,谢谢。
病情描述:
叶医生:您好!我本人没有病症,就是2020年七月肋骨疼痛,去拍照,一切都好。拍出有肺结节,后来随防了4次,诊断为良性概率大,但结节还是一直有增长从2020年的14mm至21年16mm,到22年18mm,这边医生看出来直径最大处要20多了,就是想咨询下是否需要手术,利弊在哪,劳您百忙中给予您专业得建议,家中无癌症史。
希望获得的帮助:
麻烦叶医生帮忙仔细看下变化,是否有手术的必要性,谢谢!
影像展示与分析:
病灶实性,边上有血管走行
病灶圆形,部分边缘欠平,似乎有非常短,而且不是太确切的毛刺样(紫色箭头);其余边缘较为光滑(红色箭头)。
病灶邻近叶裂,但没有明显牵拉(蓝色箭头),间隙平整(黄色箭头);边缘较为光滑(红色箭头);局部似不是非常平滑(紫色箭头)。
上图离叶裂更近了,感觉仍无牵拉影响(蓝色箭头),表面基本上是光滑的。
上图病灶已经贴着叶裂,仍是平整的接触,没有牵拉或侵犯跨过的样子(蓝色箭头)。边缘较为光滑。
上图层面,叶裂接触处下叶有点被推到了,感觉略越过叶裂(粉色箭头)。
上图怎么显得结节已经跨过叶裂,下叶这里到底是推压的关系,还是已经侵上了?
从上图来看,感觉病灶跨过叶裂了似的。
叶裂处的样子。
冠状位显示病灶紧贴叶间裂,整体较为光滑,没有显著毛刺或分叶,密度较为均匀。
矢状位显示病灶侵袭性略,叶间裂牵拉不明显。邻近走行的血管也没有受到病灶影响。
纵隔窗未见坏死区域或钙化点,密度较为均匀
影像报告说右下叶还有个磨玻璃小结节,我们再找一下:
确实有,但太淡了,没什么临床意义。
影像印象:
右中叶这个病灶几乎没有恶性的任何影像特征,表面光滑、密度均匀、侵袭性不明显、收缩力没有,也没有毛刺、分叶、空洞、血管弯或血管进入等恶性影像特征。但从病史中,不太让人放心的是怎么随访一直有缓慢增大。
如果说是硬化性血管瘤、错构瘤等感觉不应该增大;而若隐球菌或结核球也不像这种影像表现;囊肿?似乎中间又不是液性密度;肉芽肿?一是附近太清爽,二是中间没有哪怕丁点坏死区。
我觉得有个疾病不得不考虑到--类癌!或神经内分泌肿瘤。低度恶性或交界性的神经内分泌癌,容易像良性,生长非常缓慢,边缘很整齐。以前碰到过切下来后根本摸不出来,一点者不硬,但影像上确实是实性的,沿支气管剖开找到病灶后居然是流出来的鱼籽样的东西,后来病理是类癌。
我的意见:
这个病灶从影像形态上来看,是要考虑良性的,但2年内持续有增大,又是实性,也怕是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我感觉随访增大还是手术切了比较放心些。这个位置单孔局部切除还是方便的,不管最后良性还是低度恶性都能达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另外那个磨玻璃的密度过低,可以先不管,当然也可定位后同时楔形切除。以上意见供参考!
感悟:
肺结节当良性或恶性比较典型时,开或不开,随访进展后开或马上干预相对比较好定。但当如此例影像像良性,而它却在不断长大;或影像像恶性但长期随访并不长大,这时候到底开不开刀变得难以决定起来。其实这位结友之前问诊我过,我上次是建议她继续随访的。但这次较之前又有进展了,所以这次我是建议她开了好。我想开不开取决于下面的选择:
一是这个病灶最后的结果是良性,我们采取了手术后带来的对机体的创伤大还是小。如果能够楔形切除,对肺功能影响小,那么即使最后是良性也不后悔,也不亏。因为既明确了诊断、解除了担忧,又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二是这个病灶最后的结果如果是恶性,那么等过头了是可能会转移或导致不良后果。那将悔之晚矣!
所以我认为,当良恶性难定是,决定是否手术的关键是风险与创伤权衡。手术创伤小而留着存在一定风险那就开;手术创伤大而留着风险小就随访;手术创伤大而留着风险也大,则尽量通过穿刺、PET、多学科讨论以及结合自己意愿等多方面综合评估考虑后选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