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不仅是“抖抖抖”,还可以有认知障碍
文章转载自:广州功能神外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很多人对帕金森病的了解,就是帕金森患者经常抖抖抖——也就是静止性震颤。其实,帕金森患者不仅会出现特征性的运动症状,还会出现一些非运动症状,认知障碍就是比较常见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指脑部病变导致与执行、注意、记忆、视空间、言语等功能有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严重注意、记忆障碍,同时伴有失语、失用、失认或失行等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症状的发生晚于其运动症状,一般发生在疾病的中晚期。最开始一般是一个或多个认知域的损害,但不会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而随着病情进展,认知障碍也会逐渐进展,1年左右就会开始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后甚至会发展为痴呆。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表现
01、执行功能障碍
患者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间就会难以完成常规性操作,多个步骤且有一定次序操作时则更加困难。患者无法对任务形成概念、制定计划、设定目标、预测结果和执行计划,不能很好地完成连线测验、伦敦塔测验、韦氏卡片分类测验等。
02、注意功能障碍
患者集中注意力变得非常困难,同时具有波动性。
03、记忆功能障碍
大约有1/2~2/3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记忆力下降。帕金森病以检索记忆障碍为主,即很难回想起来一些事情,需要线索才能想起。
04、视空间功能障碍
视空间是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帕金森病患者对物体的位置和大小判断容易出错。
05、语言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言语流畅性下降以及阅读理解障碍,很难用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准确地表达出来。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治疗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01、执行功能障碍
能够治疗认知障碍的药物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卡巴拉汀多奈哌齐。其中,胆碱酯酶抑制剂是首选药物,卡巴拉汀多奈哌齐则在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视觉空间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02、康复训练
主要包括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和执行功能训练,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
03、神经调控
主要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和重复经颅磁刺激,两种方法均为无创操作,都可以安全有效地调节神经元活性而不损伤组织,便于携带且易于操作,多项研究结果均显示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
总之,认知障碍是帕金森病的常见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患者需要予以关注。认知障碍的治疗方式与帕金森病的总体治疗一致,主要为综合治疗。早期确诊和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对延缓认知障碍进展和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由我国著名的帕金森病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席邵明教授领衔,联合该院神经内科、脑康复中心、神经外科和精神心理科组成。该团队秉承以帕金森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采用内科诊疗、心理辅导、外科手术干预以及康复治疗为一体的全程管理的医疗模式,搭建了帕金森病康复中心、干细胞治疗中心、神经调控中心以及心理康复中心等多个平台,开展药物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包括脑深部电极刺激技术、经颅磁刺激与深部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治疗)、肉毒毒素注射以及各种现代先进的康复技术和心理治疗等方法造福广大帕金森病患者。
专家介绍
邵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病学科带头人
神经病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四川省康复医院院长,现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病学科带头人。
2004年,在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多学科融合模式的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诊疗中心,开展脑DBS(深部电极植入)治疗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曾获得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卫计委神经病学科学术带头人称号。
擅长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扭转痉挛以及重度强迫症、抑郁症的内科与脑深部电极植入的治疗,在脑血管病、头痛、眩晕、睡眠障碍以及其它神经系统的疑难杂症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治心得,在帕金森病与脑卒中的临床与康复一体化有独到的见解与经验。
秦明筠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
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系科部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病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精神疾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中枢痛学组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脑活检技术分会常务委员。荣获2020年、2021年“岭南名医”及第四届“羊城好医生”称号。
1999-2002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勇杰教授,专业方向为功能神经外科。是国内第一批开展脑深部刺激手术(DBS)治疗运动障碍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等)的专家之一,长期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对运动障碍病、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精神疾病(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谭红愉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康复病区主任
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康复分会秘书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MDT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曾经在美国华盛顿州的Inland Neurosurgery & Spine,Northwest Neurological Center研修DBS的术前评估、术中电生理监测及术后程控。
擅长神经危重症、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在肉毒毒素注射、DBS治疗的术中电生理监测与术后程控有丰富的经验。
张丽芳
神经康复科,神经病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二十余年,擅长帕金森病药物、康复治疗,术前评估,术后程控;脑卒中、记忆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2005-2006年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研究生课题;2010-2011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进修;2013-2014年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痴呆中心及药学院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康复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认知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帕金森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分会常委,深圳市康复医学会言语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
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参与出书二部。参与指南编写两个。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省市级课题4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中华脑疾病及康复杂志(电子版)编委。
张训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科病区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脑认知与神经调控学组常委,广东抗癌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脑肿瘤、颅脑损伤、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脑肿瘤、三叉神经痛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及帕金森病、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手术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