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集采没把IVD厂商逼死,倒把检验科逼“疯”了!

2022-10-31 14:27

相信进行此类操作的检验科应该是极少情况,但是这也说明了当前环境下检验科对于成本的把控已经到了非常严苛的程度。

前些天小编跟检验科的小伙伴闲聊,小伙伴说到,提到检验科勒紧裤腰带干活,有些耗材能省则省,他还听说其他一些医院检验科省钱方式更奇葩,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

采血管封膜用保鲜膜代替

小伙伴所在的检验科用的是某进口品牌生免流水线,正常来讲每管检测完的采血管都应该用专业的封膜进行封口,冰箱保存7天再丢弃,中途一旦血液有问题可以根据条码直接找到样本。但是进口品牌的冰箱封膜线圈,一卷就要一两万,这么个耗材价格这么高,科里是无法接受的,所以科里用二十多块钱一大卷的食品保鲜膜代替冰箱封膜线圈。

食品保鲜膜优点是成本降了上千倍,缺点就是食品保鲜膜一次性封一批采血管,一旦要找某个采血管会很麻烦。不过事后找样本的概率还是比较小,因此对检验科来讲,食品保鲜膜利大于弊。

试剂瓶瓶底再上机

发光试剂通常在额定测试数基础上,还能剩余一点试剂,很多医院就会把试剂瓶重新上机,还能做十个八个样本,不过因为已经是试剂瓶底了,试剂存在不足量的风险,因此是否会影响检测结果,还有待商榷。

反应杯重复用

日常保养会用到一些反应杯,不加试剂和样本,不进行检测,相当于纯走一个保养流程,这些空反应杯会在丢弃出口收集起来重复用;还听说有的医院比较过分,因为进口反应杯成本较高,使用过的反应杯也会进行清洗回收,不知道真假,怎么操作的。

不按时保养机器

以发光为例,每天保养机器会费反应杯、激发液、预激发液、探针清洗液等,有的检验科为了省耗材,就会在保养上偷懒。

简单的洗液自己配

有的医院自己配置生化用的酸洗、碱洗,可能会造成管路堵塞。

校准品、质控品过期了继续用

有的品牌校准质控规格大,加上医院为了省成本,校准质控不按规定做,因此过期了仍然继续用,但是存在不准的风险。

上面小编只是列举了一部分检验科省钱方式,很多都是不合理的方式,那么检验科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首先

在今年7月份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三级公立医院考核结果中可以看到,43.5%的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为负,二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平均为-0.66%。

而实际在医院管理上也确实成本压力非常大,因此很多医院近些年把目光转移到检验科这块肥肉,不断的要求供应商降价,同时检验人也在日常操作上更加节省,为了能更大程度的让科室创收,自己得到更多奖金。

其次

另一方面医改的深入,集采的密集执行,国产替代的全国推进,也进一步帮助医院降低成本,这已经是大趋势。

反过来,集采的推行也使供应商利润急剧下降,相应检验科的灰色收入也大幅减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想尽办法节省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

对于患者来讲,更切身相关的是收费价格降低,还有就是检验结果准确,因此我们也希望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检验科能够合理的控制成本,避免一些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操作。

小编说

小编相信进行此类操作的检验科应该是极少情况,但是这也说明了当前环境下检验科对于成本的把控已经到了非常严苛的程度。

所以各位IVD产业人从大家的新产品研发角度,除了要在产品专精特新角度下手之外,对于产品成本的极度压缩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必要关键环节,否则出现只叫好不叫座的情况那对于企业来说损失巨大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院,检验科,耗材,节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