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中医治疗思路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艰涩、口角流涎,这是非常常见的中风病。但是,人在中风之前,往往经历了一次,或者多次“先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中风”。偶尔会有一侧肢体行动受阻,语言不伶俐,半身麻木等等。但是这些表现,一会儿就能恢复过来。
这样的一种状态,实话讲,是非常危险的。平时迷糊、头晕、恶心、肢体麻木,不太当回事儿,如果去看看舌苔,也早已厚腻不堪了。这样的人在发病前,可能感觉自己身体还不错。但是,一旦中风以后,他们立即变成了一个需要被照顾的人。
所以,褚尊贵说过的一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褚大夫经常说:
“中风,多半是拖出来的。”
如果要讲中风的原因,其实还得从“脾”说起。你可能要问了,怎么又是“脾”,讲小脑萎缩的时候,说“脾”,到了中风,还是“脾”。您先别急,听我慢慢说。
首先,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中风患者,往往半个身子瘫痪了,也就是半身不遂了。这是怎么造成的?
现代医学说,这是脑血管病变。但是中医只是认为,这是患者一侧的经脉不通了,身体失去了濡养,所以就偏瘫。
那么,经络为什么不通的呢?
还是源于气虚血瘀。气虚,不能帅血而行,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就会失养。此时,这个人舌头偏暗,脉象也会滞涩,这就是明证。气虚,和脾虚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常常讲,脾,是生化气血的源头。气虚这个状态,根源都是在脾虚。说起来,人的脾,发挥着运化之能。
脾虚,运化失常,气不足,不能推动津液的输布,津液就容易凝聚在一起,形成痰湿。
如果仅仅是痰湿,倒也没什么。但是,我们之前讲过,中风患者多阴虚症候。中风发作时,这个人就像被大风吹倒一样,严格地说,这个风,其实不是大自然的风,而是体内的风。
这个内风就和肾阴不足有关系。
中医讲,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则肝中阴血亦亏。你看这人,舌红绛,说明肝阴亏虚,阴津不足,有虚热。肝中阴血不足,肝阳就不受管束。于是,肝阳就上亢。肝阳上亢,就有肝风。
我们前面说了,这个人本来就脾虚有痰湿,现在肝风又来了,肝风把痰湿刮到了清阳之地,就是风痰上扰。痰湿聚集,阻滞脑窍,就形成了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是两点。
第一,中风源于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病症、变症,是引发中风的关键。
第二,气虚痰凝。而痰浊之所以能聚积,又有一个普遍因素,就是脾虚气弱。
如果把所有的这些,归纳为一句就是:脾土不及,肝木乘之,以致中风。现在我们把中风的原因讲出来了,要怎么治,就很清晰了。
总而言之,就是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是让经络气血畅通无阻,从而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所以说,中医就是这样,只要把证给辩清楚了,用药反倒是容易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