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医疗新基建高峰,中央贴息贷款,非公医院迎来新风口
近日,中央财政面向全国医疗机构贴息贷款,总规模高达1.7万亿元。
Fri. October 28, 2022
1006 字 | 大约需要 8 min
政策落地适当其时,为非公医院的发展添了一把灼灼之火,短短几天,全国火速铺开。多省下发指令,各大医疗机构正如火如荼地申报项目。
9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对医院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
9月15日国家卫健委重磅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覆盖所有医疗机构。于12月31日前签订贷款协议且支付设备购置首批贷款(不低于总货值的20%)的医院可自主向贷款机构申请贴息贷款。
为什么该政策对非公医院,机会难得?
三大利好
一、放款速度加快,资金使用范围广泛
原则上每家医院财政贴息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据统计,截至目前,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已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据有关消息称,“从医院递交申请,到国家审批放款,整个过程仅需几天!预计贷款发放速度还会不断加快。
医疗领域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主要用于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科研转化设备、手术相关设备等;而基层医疗机构则用于提升综合诊疗能力,补齐设备缺口。
二、接近于”免息”,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整体提速
一方面,本次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2年,补贴后利息≤0.7%,基本属于免息,帮助正处寒冬期的医疗机构扭转局面。另一方面,其极大缓解了医院运营成本及分级诊疗的压力,充分满足了医院扩建采购的刚需。
三、行业整体诊疗能力标准提升
全国各大医院紧锣密,加快科室设备升级换代,提升综合实力。可以预见,行业整体诊疗能力标准将得到极大进步。市场竞争空间日益压缩,站在快车道上,不进则退。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