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多留意日常生活现象,可能就会发现一个新现象;多将生活实际和学到的理论联系起来,帮助自己深入理解研究的意义。
获奖个人及团队介绍
周国梅 教授
周国梅教授,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5年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加入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工作至今。
潘俊豪 教授
郑若颖 硕士生
任东艳 硕士生
谢春燕 硕士生
ISSN:0001-6918
CiteScore: 2.9
影响因子:1.984
扫码了解期刊
访谈内容
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及所在团队的科研领域及方向?
我们团队主要采用行为实验、结构方程模型、眼动追踪、计算建模等方法研究人们如何加工面孔身份、面孔吸引力,以及它们对决策的影响。有关的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等期刊。
合作者潘俊豪教授从事潜变量模型统计分析方法的改进与发展,及其在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在Psychological Methods、Psychometrika、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贝叶斯Lasso方法与潜变量模型结合的系列研究成果。曾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
您在Acta Psychologica期刊发表了题为Normality mediates the effect of symmetry on facial attractiveness的文章,能否请您和读者分享这项工作的创新之处及应用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对称性、平均性和性别二态性一直被视为影响面孔吸引力的三个主要面孔特征。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对于对称性是否以及如何影响面孔吸引力还有争议。
一方面,本成果创新地引入了“面孔常态性”这一概念,解决了这一争议,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人类欣赏面孔美这一高级智能的理解。本成果指出未来对对称性和面孔吸引力的研究有必要考虑常态性的中介作用,对于未来的有关研究有引导作用。另外,该成果也体现了要考虑对称性代表的简单美与对称性破缺代表的多样异质美的平衡。
另一方面,本成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因果实证研究方法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概念充满不确定性、主观性。如何用实证的科学的方法探讨这些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难点。本成果创新地在实验研究中采用以往一般用于问卷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发现面孔正常性在面孔对称性和面孔吸引力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探讨了这三个概念的链式因果关系,为将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用于实验研究以探索链式因果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本成果至今已被他引5次。引用本成果的学科不仅有心理学,而且还涉及市场营销、医学美学、生物人类学。本成果在这些学科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科交叉做了一定的贡献,有望在这些学科中有所应用。另外,本成果也有望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应用,一方面可以为机器判断面孔美的算法提供一些思路,另一方面则有望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修容手机软件。
您为什么选择在Acta Psychologica期刊发表您的研究成果,在您看来,开放获取对于作者和读者有哪些益处?
本成果所在期刊Acta Psychologica(中文翻译为“心理学报”)是心理学领域的老牌综合性期刊,于1936年创刊,于2021年开始开放获取。
开放获取打破了读者和研究者之间交流的一部分壁垒,加速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加速多学科交叉,从而推动产生更多更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工作之余,您通常会以哪些方式来放松并获得灵感?
我的灵感主要产生于自己闭目思考时,或者跟其他人讨论时,或者听讲座时。
您对刚进入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有什么好的建议?
因为本领域跟人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以可以多留意日常生活现象,可能就会发现一个新现象;多将生活实际和学到的理论联系起来,帮助自己深入理解研究的意义。
系统地深入钻研,相信终有一天会取得突破性成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