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眨眼、点头、耸肩,这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2022
10/29

+
分享
评论
西安市儿童医院
A-
A+

抽动障碍是一个长期、慢性的疾病,一定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与医生密切配合,定期随访。

0   1     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简称抽动症,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运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抽动障碍的患病率约为6.1%,多于18岁之前起病,其中4-8岁最多见,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抽动障碍常共患各种精神和/或行为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行为/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睡眠障碍等,会对患儿造成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0   2     临床表现  

抽动障碍的抽动是指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根据抽动的具体表现,常把抽动障碍分为运动抽动发声抽动

运动抽动                            

指手指、面部、颈、肩、躯干和四肢的快速收缩运动,如表现为挤眉弄眼、清嗓子、耸肩甩头,有的孩子还会甩胳膊抖腿。

发声抽动                            

指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如表现为吸鼻子、清嗓子,或者发出类似狗叫、鸟叫等怪声,甚至有的孩子会说脏话。

0   3     临床分型  

在临床上一般将抽动障碍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TS)三种。

短暂性抽动障碍                            

最常见,它是指表现有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病情最轻,病程在1年之内;

慢性运动或发声障碍                            

仅表现有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病程在1年以上;

多发性抽动障碍                            

(布莱德患的就是这种)既表现有运动性抽动也兼有发声性抽动,但二者不一定同时出现,病情相对较重,病程1年以上。

0   4     抽动障碍的病因  

目前抽动障碍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抽动障碍有遗传倾向,很多都有阳性家族史。

生物性因素                            

如哮喘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抽动,容易过敏的孩子也容易出现抽动,感冒之后抽动也会有加重的情况。

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压力、疲劳、焦虑等情绪可能直接导致抽动障碍。

其他因素                            

家庭氛围紧张、父母教养方式不恰当、父母关系不和等都可能是抽动障碍的影响因素。

0   5     抽动障碍的诊断及分型  

详细的病史询问是正确诊断的前提。

此外,体格、神经系统、精神检查和必要辅助检查也是必须的。目前的诊断常采用DSM-5的诊断标准。根据抽动的症状及其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我们把抽动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是指抽动症状较轻,对患儿社交、生活和学习无明显影响;中度是抽动症状较重,但对患儿社交、生活和学习影响较小;重度的抽动症状重,明显影响患儿社交、生活和学习等。

0   6     抽动障碍的治疗  

治疗的总体目标不是为了完全控制症状,而是缓解症状,减少其对儿童的社会功能的影响。轻度抽动不必急于药物治疗,应采取综合干预,去除诱因,管理好患儿的日常常规,家长及患儿避免过于焦虑。症状较为严重的(或者情况快速恶化),必须及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确定治疗方案。

0   7     作为家长,如何帮助抽动障碍儿童?   

正确认识及理解                          

正确认识及理解抽动障碍,学会情绪管理,孩子并非故意,不要因此指责、批评孩子,导致患儿心情紧张恐惧、焦虑不安,从而加重抽动症状。

保证患儿生活平稳规律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养成按时睡眠的良好习惯。避免过度疲劳、过度兴奋;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这些因素往往会加重抽动障碍。

为患儿提供合理饮食。                          

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以及含有咖啡因、兴奋剂及带色素的饮料等。

最后,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多数抽动障碍患儿的症状往往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控制,父母要保持平静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同时利用各种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从而减轻抽动发作次数。如果患儿需要药物治疗,全力配合医生、服药谨遵医嘱。当患儿出现病情明显变化、各种不适症状或其他严重反应,家长应当及时与医生沟通。

总之,抽动障碍是一个长期、慢性的疾病,一定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与医生密切配合,定期随访。

Try to accept it, don't let it dominate your life.

尝试去接受了它,不要让它主宰你的生命。

文字:儿童保健中心

图片:部分源于网络

排版:宣传科 侯晶晶 | 审核:宣传科 杨馥羽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抽动障碍,抽动症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