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健康面对面|健康中国 幸福呼吸—专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施举红

2022-10-28 13:34   健康中国观察

疾病重在预防。一切慢性疾病诊治的根源都在于预防其发生,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应当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及刺激性气体的吸入,保持室内的清洁、干燥,远离发霉物质,避免吸入过敏原引发气道高反应等等。

80271666929922368

健康中国 幸福呼吸

——专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施举红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到13.7%,总患病人数超过1亿,哮喘患者约5400万,是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做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前期预防,慢阻肺患者日常应该注意什么?为了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施举红。

《健康中国观察》: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关于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做到疾病早期自我发现?

施举红: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肺间质病等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病程长、治疗成本高等特点。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是多种环境因素和机体自身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吸烟、长期接触粉尘及化学物质、反复感染因素、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和基因改变等等。其中吸烟是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化学物质具有多种损伤效应,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及纤毛运动,使气道廓清能力下降等。要想疾病早期自我发现,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没有出现相关症状,比如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或者反复发生肺部感染,近日感到疲乏、体重下降等;其次要定期体检,胸片、肺部CT、肺功能等检查能给我们一些提示。如果有长期大量吸烟史、职业环境粉尘接触史或者家里有近亲曾患此类疾病,则更要注意。

《健康中国观察》: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呢?一旦患上了该病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施举红:长期吸烟的人群或长期与吸烟者在相对密闭环境的被动吸烟人群、长期接触粉尘且防护不当的人群、反复呼吸道感染且未得到有效药物控制人群、高龄人群、家族中慢性气道疾病遗传背景等人群更容易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一旦得了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一是戒烟,戒烟是罹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的首要任务,同时做好宣教工作,避免二手烟接触。二是做好职业防护,对于接触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避免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的吸入可减轻气道和肺的异常炎症反应。三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细菌溶解物、卡介苗多糖核酸等对预防 COPD 患者在流行季节感染减少发病可能有益。四是加强锻炼,多从事有氧运动,提升肺功能。增强体质如游泳、慢走、慢跑、爬山、骑自行车、练习太极拳、五禽戏等可帮助改善机体一般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五是中医中药的应用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能起到预防和改善症状的作用。六是定期复查和随访,避免并发症。虽然,目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不能根治,但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达到良好或完全的临床控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是长期控制症状、预防未来风险的发生,维持肺功能水平。

《健康中国观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如果要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们该怎样做?

施举红: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如果要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吸烟的人群首先要戒烟。吸烟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那么,因进行预防就是不吸烟或者戒烟,以及尽量避免二手烟的吸入也是对呼吸系统的一种保护。其次要加强自身防护。比如戴口罩,对外界的病原体和过敏原有一定的隔绝作用,增加一道保护屏障。保持营养需要的同时对体型进行控制。充足的营养是对抗疾病的坚实后盾,但若是超重甚至肥胖,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最后要避免久坐,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既有利于提升心肺功能,同时也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疾病的发生。

《健康中国观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并发症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关于预防并发症出现请您给出一些普适化的建议。

施举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长期气流受限如不加干预和控制有急性加重、出现II型呼吸衰竭的风险。许多导致低氧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有一定概率发展为肺高压并出现呼吸困难的加重、甚至右心衰竭。部分间质性肺病为慢性纤维化的类型,疾病终末期时会出现呼吸衰竭,感染几率增加。支气管扩张有较高的细菌性病原体负荷和炎症,可出现病情的急性加重,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增加和咯血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咯血。

关于预防并发症出现方面我建议:对于所有自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慢性咳痰的患者,尤其是有存在COPD触发因素暴露史(如,烟草烟雾、职业粉尘、室内生物燃料烟雾)、慢性肺疾病家族史时,均应早期及时就诊,进行暴露因素的管理如戒烟、更换工作环境并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关注有慢性肺病病史患者的活动耐量变化,对于导致低氧的疾病早期干预治疗,必要时进行长期家庭氧疗。有明确病因的间质性肺病的患者在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后病情可控,需遵医嘱服药定期随诊。积极的抗生素治疗可控制感染,体位引流可协助排痰,部分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经外科评估后切除肺部支气管扩张区域。

《健康中国观察》:站在一位呼吸科医者的角度,您最想对我们老百姓说的话是什么?

施举红:疾病重在预防。一切慢性疾病诊治的根源都在于预防其发生,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应当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及刺激性气体的吸入,保持室内的清洁、干燥,远离发霉物质,避免吸入过敏原引发气道高反应等等。对于一些家族遗传性疾病,应尽早完善基因筛查,一方面辅助尽早诊断,另一方面指导优生优育。一旦疾病发生及时治疗,遵守医嘱,不要讳疾忌医。当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系统症状,不应自己硬扛或者胡乱用药,应尽早就医避免为自身带来更多的病痛和经济负担。用药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用药,不要随意增减量或停药。成为一名“听话”的患者只会为自身带来更多的好处。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疾病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当被诊断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时,许多患者会难以接受“长期服药、长期控制”的状态,然而这种心态只会为自身带来更多的负担。要试着接受这样“与疾病长期为伍”的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有利于疾病控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呼吸,疾病,气道,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