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孤独症儿童精神症状和胃肠道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2-10-28 10:52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等内化性精神症状与其胃肠道症状是双向关联的,提示家长和临床医生在干预过程中应同时关注这两种症状,有助于更好地改善患儿的行为异常。

近期美国玛丽斯特学院的Kristen Dovgan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内化性精神症状和胃肠道症状之间存在双向关联性,同时此次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孤独症与发展障碍》上。

85801666925196164

研究背景

内化行为是指针对个体本身的行为,比如悲伤、害羞等等。难以自我调节的过度内化行为是内化的精神症状,比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孤立和社交退缩,以及相应的躯体化行为。

孤独症谱系障碍症(ASD)患者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狭窄为特征,常出现多种内化的精神症状,比如焦虑、易怒、退缩、行为刻板等等。

ASD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症状,比如腹痛、便秘、腹泻等。然而,ASD患者上述两类症状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改善ASD患者的整体症状。

美国玛丽斯特学院的Kristen Dovgan等人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内化性精神症状和胃肠道症状之间存在双向关联性。

研究目的和方法

1)招募和症状程度的量化方法:

本研究共招募了621名1-17岁的孤独症儿童。

①精神症状内化性程度评估:

由监护人填写患儿行为量表(CBCL)中“孤僻/抑郁”和“焦虑/抑郁”模块的23项行为指标的得分。根据患儿症状的轻、中、重程度,每一项可以打0分、1分、2分。

②胃肠道症状评估:

监护人会评估患儿是否有以下症状。有一项得1分,无一项得0分:a .便秘;b .腹泻;c .恶心或呕吐;d .腹痛或食物反流

2)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卡方检验,同时配合检查比较拟合指数(CFI)和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最终分析出以下相关模型,最符合ASD患者内化性精神症状和胃肠道症状的关系。

①不相关,即两种症状相互独立;

②单向关联,胃肠症状是原因,内化的精神症状是结果,内化的症状可以通过胃肠症状来预测;

③单向关联,内化症状是原因,胃肠症状是结果,胃肠症状可由内化症状预测;

④双向关联,共变关系。即ASD患者的内化性精神症状和胃肠道症状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既可以预测胃肠道症状,也可以预测内化性精神症状。

如果上述模型之一在拟合过程中获得的卡方值显著小于其他模型的卡方值(p<0.05),并且CFI值≥0.90,RMSEA值≤0.08,则该模型即被认为是最符合ASD患者两种症状间关系的模型。

03研究成果

1)统计分析表明,双向关联模型在拟合ASD患者内化性精神症状与胃肠道症状的关系时,卡方值最小,明显小于其他相关模型,CFI值和RMSEA值均满足要求,表明该模型是ASD患者两类症状关系最适合的模型,提示ASD患者内化性精神症状与胃肠道症状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2)临床上的意义,上述结果在统计学上验证了ASD患者胃肠道症状的普遍性。由于有些孤独症儿童患有语言功能障碍,无法通过语言描述胃肠道症状,因此这些患儿的父母通常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胃肠道症状,比如便秘、腹痛等。他们的异常行为很可能与他们的肠胃不适有关,因此应尽早进行对症治疗。

研究结果还提示,精神症状越严重,胃肠道症状就会越严重,胃肠道症状越少,精神症状就会越少。另外,对ASD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胃肠道症状进行临床干预是必要的,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单纯精神症状或胃肠道症状的对症治疗不一定能取得长期满意的效果。

结论

统计分析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等内化性精神症状与其胃肠道症状是双向关联的,提示家长和临床医生在干预过程中应同时关注这两种症状,有助于更好地改善患儿的行为异常。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内化性精神,胃肠道,孤独症,症状,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