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疗动态】PET/CT系列病例分享(十六)

2022-10-28 13:11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本病例患者为14岁患儿,主因“右肾盂占位”收入我院,PET/CT检查结果显示除右肾盂占位外,全身多系统均有异常发现。

日前,我院核医学科正式投入使用PET/CT,经过一段时间临床应用,为全面梳理典型病例,总结和积累诊疗经验,拓宽临床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的诊疗思路,我院核医学科将以“病例分享”形式,定期进行推送。

01病例回顾

患者女,14岁,主因“高热后腰痛2月余,肉眼血尿2周”入院,自诉曾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门诊查CEA:125 (参考值范围:非吸烟者≤3,吸烟者≤5),尿脱落细胞(+),我院腹部超声示:左肾盂占位,腹腔多发淋巴结,盆腔积液,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核医学科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

02PET-CT检查所见及结论

1.口咽后壁小结节影(如图1),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建议结合内镜检查;

2.右侧咽旁间隙及颈血管间隙,双侧颈根部、锁骨区、胸肌后及腋下,纵隔内气管周围、前血管间隙、腔静脉周围、主动脉弓旁、主肺窗、隆突周围、右内乳区及双肺门,肝胃韧带间、肝门区、脾门区、胰后三角区、双肾门区及膈脚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肠系膜间,脐水平右侧腹壁及双臀部皮下多发结节(如图1、5),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

3.左肺上叶舌段多发结节样影(如图2),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

4.胃体大弯侧多发结节样隆起(如图3),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

5.胃窦显示欠清,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壁厚,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

6.右肾盂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软组织影(如图4),PET显像及延时显像均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伴右肾功能不良;

7.升结肠近回盲部肠壁增厚,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

8.盆腔内部分回肠壁增厚(如图6),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

9.腹膜及肠系膜混浊,局部增厚,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肝周及双肾周间隙积液,盆腔积液;

10.双附件区软组织肿物影(如图7),PET显像及延时显像实性部分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

11.所见全身诸骨密度欠均,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双肱骨及股骨髓腔密度升高,PET显像均可见多发结节样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

12.脾大且厚,PET显像放射性浓聚程度略增高,提示局部代谢略增高;

以上1-12,考虑为恶性淋巴瘤伴多系统受累。

33711666913559547   5321666913559690

10081666913559806

图3  胃体大弯侧见多发结节样隆起,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SUVmax6.8。

81341666913559912

图4 右肾盂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见软组织影,CT值39Hu,大小约16.2mm×23.0mm,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SUVmax20.0,延时显像放射性浓聚程度增高,SUVmax22.0。

73931666913559967

图5  肝胃韧带间、肝门区、脾门区、胰后三角区、双肾门区及膈脚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肠系膜间多发结节,CT值34Hu,边界欠清,部分融合,大者约23.3mm×12.6mm,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SUVmax24.2。

51311666913560036

图6  盆腔内部分回肠壁增厚,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SUVmax25.0。

1301666913560122

图7  双附件区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CT值24-31Hu,左侧大小约30.0mm×23.0mm,右侧大小约36.0mm×26.0mm,PET显像及延时显像实性部分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SUVmax11.6。

03病理结果

经电话随访,得知该患者于外院行左颈根部淋巴结切检,病理为ALK(+)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04讨论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较强的CD30阳性的T细胞淋巴瘤。根据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的表达状态,可将ALCL分为ALK阳性(ALK+)和ALK阴性(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二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机制、预后和治疗均有所不同。ALK+ ALCL发病中位年龄为30岁,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表现为浅表和腹腔淋巴结肿大,以大肿块和结外侵犯多见。

然而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而言,ALK+ ALCL是最常见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占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5%左右,发病年龄广,且90%为ALK阳性,侵袭性强,可累及全身各系统,结外器官受累多见,但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相对少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或局部包块,可有皮肤等部位受累。常有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等B症状,易侵犯淋巴结,同时也极易发生淋巴结外侵犯,使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患者常常伴随高热症状,大部分患者(70%)在确诊时为晚期患者,90% 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侵犯频率为外周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纵隔淋巴结。60%  ALK+ ALCL患者出现淋巴结外侵犯,侵犯频率为软组织和皮肤>骨>肺>骨髓>中枢神经系统>睾丸、胰腺等内脏器官。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表现。

本病例患者为14岁患儿,主因“右肾盂占位”收入我院,PET/CT检查结果显示除右肾盂占位外,全身多系统均有异常发现。因患者年龄较小,发生肾盂癌伴全身多发转移的几率较小,且其PET/CT影像学表现,如:①双颈部、腋下、纵膈、腹主动脉周围、盆腔、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肿大,且多呈对称分布;②部分肿大淋巴结间相互融合成团,形状欠规整,且边界不清;③结外器官受累多可见隐匿的结构改变或无结构改变,包括胃肠道黏膜弥漫性/结节样不规则增厚、肺内多发结节、对称性扁桃体肿大等;④病灶对18 F-FDG摄取量明显增多,病灶呈团块样、结节样放射性浓聚;更符合恶性淋巴瘤表现,故诊断为恶性淋巴瘤伴多系统受累,最终病理结果也证实了该诊断。

参考文献:

1、王敏,米蔷,袁晴,韩亚丽,王坚敏,罗长璎,潘慈,汤静燕,高怡瑾.单中心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60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 志,2021,59(10):824-829.DOI:10.3760/cma.j.cn112140-2021 0208-00121.

2、CHIHARA D, FANALE M A. Management of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J].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 2017, 31(2): 209-222.

来源 | 核医学科

编辑丨党委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细胞淋巴瘤,核医学科,放射性,淋巴结,CT,肾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