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女性健康“第一杀手”乳腺癌真的那么可怕吗?
健康的乳房一直是女性自信美丽的象征之一,但同时,乳房也很脆弱,稍不留意,闻之色变的乳腺癌就会悄悄找上门来。如何关注乳房健康,远离乳腺癌这个红颜杀手,让我们来好好聊一聊。
乳房的解剖结构图:
原来乳房内部是长这样子的
乳腺的结构
女性乳房主要由小叶(产生母乳的工厂)、导管(运输母乳的管道)和乳房的提篮-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导管和小叶周围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组成。
乳房的滤网系统
淋巴:淋巴系统保护乳房进行排毒和免疫。在女性乳房的组织内,整个乳腺的腺体、腺叶、腺小叶都被稠密而微细的淋巴网所包围。这些淋巴“网”就像汽车的气滤、机滤一样过滤掉乳房代谢产生的垃圾,留下好的营养物质。
淋巴结:好比淋巴“网”上的“一级接力泵”,四面八方搜集来的淋巴液,都要通过这个“泵”去进行筛选和过滤。那里可以把废物过滤到血液,还有强大的免疫细胞能杀死细菌和病毒并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力。腋窝淋巴结约收集75%的乳房淋巴液,另外约25%流向内乳淋巴结。所以它们是乳房淋巴引流的“第一级接力站”。这两个“泵站”是癌细胞最容易集结的地方,所以也是女生“乳房自检”的重要部位。
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
乳腺癌筛查与自查
建议绝经前妇女应选择月经干净后7-10天进行每月1次的自我检查,重点注意乳房近期是否有肿块性改变。
自查方法及要领
一看(对镜自照):面对镜子,两手叉腰,然后再将双臂高举过头,观察乳房的外观、形状及对称性。重点注意是否存在可能由乳腺癌导致的变化:一侧乳房不对称隆起样改变、乳头或皮肤凹陷、皮肤橘皮样变、乳头乳晕湿疹样变或覆盖鳞屑、乳头溢液、皮肤红肿等。
二触(触摸乳房):平卧,淋浴时可站立,四指或三指(可不用小拇指)并拢,用指端掌面轻轻滑动按压检查乳房各部位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变化。按顺时针或其他顺序全面检查乳晕区、乳房及腋窝,检查乳头和疑似包块时用大拇指和食指指端轻轻挤捏。重点注意是否存在包块、溢液。
规范化早期诊断
查体:医生会根据就诊时主要症状和查体,对病变的性质做出大致的判断,从而合理选择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或活检。
影像学检查: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彩超、钼靶、MRI等,彩超具有准确率好、价廉、能进行定位活检、无辐射等优点。钼靶对致密型乳腺效果欠佳,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女性进行钼靶检查。MRI诊断准确率高但价格昂贵,一般作为彩超或钼靶发现有疑问时的后续检查选择。
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磁共振检查
乳腺钼靶检查
病理学组织活检:判断肿块是否是癌症的唯一可靠办法是做组织活检。活检的方式包括穿刺活检和开放式活检,均为微创,无证据表明活检会导致肿瘤扩散。
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治疗是早期乳腺癌首选治疗
手术治疗是将癌肿通过手术切除掉,为早期乳腺癌首选治疗,为了彻底清除癌细胞,术后常需进行必要的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
有些患者需要先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然后再接受手术,称之为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的目的:缩小肿瘤体积,增加手术机会或缩小手术切除范围;消灭亚临床灶及远处微小转移灶,减少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机会;了解肿瘤对所给的药物、方案是否敏感有效。术前可接受的治疗主要有:放疗、化疗、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
放射治疗
乳腺健康是女性健康的重要一环!
目前早期筛查已经成为改善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手段,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让乳腺远离谈癌色变。
乳腺肿瘤外科
乳腺肿瘤外科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乳腺亚专科,科室按照高起点、高水平设置,发展迅速,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前列。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7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7名。拥有博士学位5名,硕士学位7名。床位57张。乳腺外科年门诊量2万余人次,每年开展乳腺癌根治性手术500余例,病例数逐年上升。乳腺癌保乳术约占同期乳腺癌的25~30%,保乳比例及疗效位居全国前列。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约占同期乳腺癌的55~60%,为全国最早有能力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单位之一,技术水平与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并创先开展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乳腺癌整形保乳手术、乳腺癌根治术后即刻及延迟乳房重建术(假体植入、自体组织重建)、乳头乳晕再造、缩乳术等微创美容手术。此外,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以“个体化、微创化、综合治疗”为特色的乳腺疾病诊疗新模式。此外,乳腺外科还建立了完善的随访制度及临床资料库,可以为患者提供全程治疗管理与保障。
吴秀凤
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美国UC Berkeley联合培养博士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肿瘤整形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淋巴水肿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免疫营养学组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福建省优生优育与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
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乳腺肿瘤微无创分会副会长
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医学发展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乳腺肿瘤防治分会常委
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乳腺肿瘤防治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与生育力保护专委会委员
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
主持、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青年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科技厅卫生联合资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创新联合资金项目等
获2018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8年福建省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9年ASCO Breakthrough Merit Award
END
作者 | 吴秀凤
编排 | 林露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