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汪受传:儿科运脾治法及其应用

2022
10/26

+
分享
评论
实践派
A-
A+

药后诸症渐减。服药1月,面色转华,体重增加(达15公斤),食欲增进,饮水减少,大便自调。

儿科运脾治法及其应用

小儿时期生理功能未臻健全,脾胃易受损伤,因而历来有谓小儿“脾常不足”。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脾胃不和,运化失健,是小儿脾胃病的重要病机。运脾法就是从脾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调和脾胃,扶助运化,以达到脾运则健目的的治疗方法。

补脾、运脾为小儿脾胃病的两大治疗法则。儿科方剂始创人钱乙以脏腑辨证治疗儿科病,他的健脾主方为益黄散。该方名为益黄,是以陈皮、丁香(木香)、青皮理气运脾为主,加炮诃子暖胃、甘草和中,广泛用于慢惊、吐泻、疳证、食不消等多种病证,其立方主旨在于舒展脾气,调和脾胃,恢复运化。认为运脾治法必须强调顺脾之所喜而去其所恶,勿用壅补,毋伤正气,以恢复脾的正常运化功能为目的。在临床上或单用,或与补益药配伍,为小儿厌食、积滞、疳证、泄泻、呕吐、腹痛等脾胃病的常用治法。我们曾以运脾法为主治疗小儿脾胃病作了系统的临床和实验观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常用运脾四法——运脾化湿法、运脾开胃法、温运脾阳法、理气宽中法;补运兼施二法——益气助运法、养胃助运法及其临床应用介绍于下:

01运脾化湿法

用于湿困脾土证。症见胸闷纳呆,泛恶呕吐,脘痞腹胀,口腻不渴,小便短少,大便水泻,舌苔厚腻等。湿邪由来,有外感时令之湿,有内伤生冷瓜果之湿;有脾弱失运,留滞中焦之湿。本证多见于夏令时节。脾喜燥而恶湿,湿性腻滞,湿阻中州则脾气困遏,运化无权。治疗宜取芳化之品以醒脾燥湿,恢复运化。苍术味微苦、气芳香而性温燥,其性走而不守,是为要药。其它如佩兰、藿香、厚朴(花)、白豆蔻、半夏、扁豆、车前子等皆常用之品,方如局方不换金正气散,若湿蕴化热者,又当适当伍以生苡仁、黄芩、青篙、六一散等清化之药。

病案举例

李某,男,5岁。1984年7月21日诊。

患者入夏以来身困体倦,胸闷纳呆,时时泛恶,小便短赤,舌苔淡黄腻。辨证为暑湿困遏,脾阳不振,治以醒脾助运,去暑化湿。

处方:

苍术10g,藿佩兰各10g,生苡仁10g

淡竹茹6g,陈皮4g,法半夏6g

厚朴花10g,六一散10g(包煎)

并嘱饮食清淡。服药4剂后,胃纳转佳,苔转薄腻。原方出入,继服4剂痊愈。

02运脾开胃法

用于乳食积滞证。症见脘腹胀满,嗳气酸馊,泛恶厌食,腹痛泄泻,大便腐臭,夹不消化物,舌苔多垢腻。证由乳食不节,食滞中脘,积而不消形成。脾喜运而恶滞,乳食壅积,则转运失职,升降失司。治疗此证,调脾必兼和胃,宜取运脾开胃,化食消积之法,方如保和丸,药取苍术、山楂、鸡内金、建曲、谷麦芽等。

病案举例

魏某,女,6岁。1981年8月21日入院。

泄泻已9天,日行4一5次。昨晚吃油炒饭1碗,夜间呕吐,暖酸腐气,腹服痛,辗转反侧而急诊入脘。诊患儿腹胀如鼓,便泄如水,夹食物残渣,气味腐臭。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数。

证为食伤脾胃,清浊升降失常,治以运脾化食消积。药用炒苍术粉、焦山楂粉、鸡内金粉、炮姜粉、木香粉各0.3g,为散剂调服,1日3次,并嘱暂禁食。

次日,患儿腹胀、便泄减轻。第3天大便转为日1次,质稠。住脘4天,痊愈出脘。

03温运脾阳法

用于脾阳不振证。症见面㿠神疲,怯冷乏力,脘腹冷痛,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口泛清涎,大便绪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病机多因久病或素禀脾土虚寒。缘脾喜温而恶寒,中土虚寒,阳气不振,失于蒸腾鼓动,水谷无以腐熟转输。治当温运脾阳,以驱阴寒之气。方如附子理中丸,常用药炮姜、肉蔻、草寇、砂仁、益智仁、附子等。

病案举例

李某,女,5个月。1981年7月27日入院。

入脘时已泄泻8天,发热、恶心、呕吐、泄泻日20余次,稀水样便夹奶片、粘液,味臭秽。入脘后给去暑化湿清肠剂治疗,热退而泄泻迁延1月不愈,曾加用过纯阳正气丸、推拿,西药复方新诺明、新称素等治疗,均无效验,详察患儿精神萎弱,便稀如水,夹奶片及不消化物,便前不哭闹,小便色清。舌质淡,苔薄腻。

辨证为泻久伤及脾阳,乃停用诸药,转以温运。

处方:

炮姜3g,丁香1.5g,益智仁10g

炙诃子10g,肉桂3g,苍白术各10g

煨木香6g

每日1剂。次日,便次有增无减,原方照服。第3日起,便次渐减,粪质日稠。守方1周,泄泻已止,大便成堆状,精神、食欲均佳,痊愈出脘。

04理气助运法

用于气机不利证。症见纳谷呆钝,脘腹胀满,叩之如鼓,腹痛便秘,得泻痛减,矢气后胀痛亦轻。系由气机壅滞,运行不利产生。脾喜舒而恶郁,气机不利则水谷不运,清浊不行。治宜理气导滞,开郁助运。方如木香槟榔丸,常用药陈皮、木香、积壳、槟榔、丁香、莱菔子等。此法常与前列三法配合应用,取气行则运之理。例如上述验案,方中均佐辛香行气之品,便寓此意。

05益气助运法

用于脾虚失运证。症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毛发不泽,精神不振,乏力易汗,易罹外感,纳呆厌食,大便不化,每于食后作泻。舌质淡、苔薄。此证常由厌食、泄泻等病久延不愈,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护养失宜形成。其证属虚,当予补脾益气,但因运化力弱,忌用壅补,纯补则更碍气机,虽补而不受。宜取补运兼施法,则补而不滞,生化有源。方如异功散加昧,即于补脾益气之外配以行气、开胃之品。

病案举例

王某,男,15个月。1983年10月4日就诊。

患儿面色少华,形体较瘦(体重9公斤),毛发稀黄,精神萎靡,常自汗出,进食甚少,每餐仅吃稀粥3一5匙,喜甜食,易患感冒、泄泻,9月份先后发热4次,大便日行1—2次,质如稀糊,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

辨证为脾肺气虚,运化失健,治以健脾助运,予健脾合剂(党参10g,茯苓10g,淮山10g,陈皮4g,焦楂曲各10g,制为合剂30毫升),每服10毫升,1日3次。

药后食欲渐增,感冒发热减少。1月后复查,每餐能进食1两多,面色转润,精神活泼,出汗大减,大便正常,体重已增至10公斤。

06养胃助运法

用于胃阴不足证。症见纳谷呆钝,口干多饮,夜寐不实,大便干结,尿少色黄,手足心热。舌质红、少津,苔少或光剥。胃阴不足患儿有素质因素,有因热病或过食炙煿、炒香食品伤阴者。胃为阳腑,体阳而用阴,阴分不足,胃失濡润,亦不能受纳和腐熟水谷。胃阴不足治当养阴,但宜清补而不宜腻补,过用滋腻则足以碍脾。《类证治裁》曰:“治胃阴虚不饥不纳,用清补,如麦冬、沙参、玉竹、杏仁、白芍、石斛、茯神、粳米、麻仁、扁豆。”于清补之外,又须略佐助运而不过于温燥之品,如谷麦芽、山楂、香橼皮、佛手、淮山药之类。

病案举例

濮某某,男,5岁。1981年9月30日就诊。

患儿面色萎黄,皮肤不润,形体消瘦,(体重14.5公斤),食少饮多,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无苔。

辨证为胃阴不足,运化失健,治以酸甘化阴,养胃助运。予养胃合剂(乌梅10g,白芍10g,石斛10g,炒麦芽10g,制为合剂30毫升),每服10毫升,1日3次。

药后诸症渐减。服药1月,面色转华,体重增加(达15公斤),食欲增进,饮水减少,大便自调。

摘自《实用医学杂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运脾治法,脾胃病,儿科,泄泻,舌质,水谷,胃阴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