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多地拟将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
近日,多地医疗保障局针对当地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拟将费用纳入医保的话题,回应社会关切。目前已有上海启动试点,拟将人工辅助生殖技术(IVF)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四川拟扩大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病种范围,包括男性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少弱精子症、精子冻融、试管婴儿助孕等。
上海则已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明确医保报销标准,其中包括男性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自付费用。从全国范围看,辅助生殖技术均属于辅助生殖技术范围之内,包括使用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复苏等六大类辅助生殖技术。
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对夫妇不育实施医疗干预而完成妊娠期诊断治疗行为(PGD/PGS)所生婴儿。
目前国内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市场情况
从2018年辅助生殖技术市场规模来看,国内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同比增长约10%,主要集中在医院和诊所这两大领域。
从医院数量来看,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医疗机构24030家、妇幼保健院3085家、独立生殖专科医院1245家、专科门诊13222家。从患者人数来看,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18年全国辅助生殖医疗机构数量为27000家。
其中不孕不育患者中约占40%左右,通过试管婴儿助孕来孕育健康宝宝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不孕夫妇的选择。另外,通过人工授精获得的受孕成功率大约为50%,由于辅助生殖手术费用较高,对于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而言,选择试管婴儿助孕的成功率较高。
政策方面,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回应
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和服务价格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和服务价格试点工作。
2020年10月,四川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项目和服务价格试点工作,拟将人工辅助生殖技术(IVF)纳入医保报销范围。2020年11月,上海启动开展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治疗首例患儿“龙凤胎”的医保报销工作。这是上海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精子冷冻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复苏手术等纳入医保支付。
2020年7月1日起全省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费用自负政策,符合条件的人员使用“龙凤胎”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时发生的符合相关医疗服务项目规定的费用予以全额报销。
关于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建议
进一步完善相关医疗保险政策,适时启动辅助生殖技术的相关医保支付改革,充分考虑辅助生殖技术相关患者的就医负担。制定相关辅助生殖技术医保支付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医疗机构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所发生的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并将辅助生殖技术诊疗的部分费用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建立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生育能力及治疗需求相适应的我国辅助生殖费用付费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辅助生殖服务领域,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商业保险机制。
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加大商业健康保险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支持力度,扩大商业健康保险的应用领域和范围。鼓励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共同分担辅助生殖技术的支出成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