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世界骨质疏松日 ∣ 巩固一生 赢战骨折

2022-10-25 10:50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老年人一旦确诊骨质疏松症,一定要进行正规持续的治疗,以有效控制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因为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一旦发生骨折,结果很可能就是致命性的。  

动不动就腰背酸痛?上了年纪就开始“缩水”驼背?只是轻轻摔倒就骨折?——这些都可能是骨质疏松在作祟!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是:“巩固一生 赢战骨折”。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夏维波教授,在2022年健康骨骼大会上解读这一主题时指出,从生命开始,我们就要不断地构建骨骼,并让骨骼支撑我们的一生。

因为老年人骨折以后的死亡率明显增加,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有可能就是致命性的。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低,骨组织结构损伤,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人体内的骨量不够了,不足以支撑起身体,挺直腰杆走路了!

骨质疏松症常呈现“三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高、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高、再发骨折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中老年群体生活质量。

8000万人直不起腰

中国首个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高达51.6%。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50岁人群近两成、超过8000万人口被骨质疏松所困扰。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

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重视预防,认为老了就会得骨质疏松症;

二、不重视筛查,很多老年患者来医院时己发生骨折;

三、不重视治疗,认为补钙就可以,害怕药物副作用;

四、治疗不规范;

五、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以后,重视骨折本身的治疗,忽视骨质疏松症的规范化治疗。

寂静的流行病

与高患病率相对的,却是低知晓率和低检测率。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7.0%;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3.7%。

骨质疏松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容易被人忽视,这也是它被称为“寂静的流行病”的原因。很多人在骨折发生之后,才惊觉自己已经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

张静波主任提醒,以下几类高危人群需要格外警惕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月经早闭者;长期使用激素者: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疾病患者:甲减患者、甲亢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患者;糖尿病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

骨质疏松的5大早期预警

骨质疏松通常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不易察觉,当出现骨折、行动不便或剧烈疼痛时,为时已晚。因此要不断提高骨质疏松危害的认知,增强预防意识,尤其是对一些早期预警的判断。

1、腰酸背痛

初期是从安静状态开始活动时出现,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夜间更为明显,有时会影响睡眠

2、牙齿松动

骨密度降低,会使牙槽骨不坚固。

3、行走能力下降

骨质疏松后,骨骼承重能力下降,行走后关节及肢体疼痛。

4、呼吸不畅

由于骨质疏松后驼背引起胸廓变形压迫肺部导致呼吸不畅,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5、骨折

即使没有明显的外力作用也可能骨折,脊柱、髋部、腕部、肩部、骨盆等最常见。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不仅是痛苦的,而且常常是致使残疾发生、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原因。

谨防骨质疏松二次伤害

张静波主任谈到,预防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的专利,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以了解自己的骨量,排除疾病的风险。

此外,还要努力做到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减少骨量流失;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多晒太阳,以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适量运动,以加强肌肉力量。

但是对于老年人群来说,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老年人一旦确诊骨质疏松症,一定要进行正规持续的治疗,以有效控制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因为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一旦发生骨折,结果很可能就是致命性的。  

(资料整理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科普中国、健康中国、 医学界、浦东发布、《骨质疏松患者指南》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骨质疏松性,骨密度,患者,疾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