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建设新成果!睢宁分院救治危重患者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TOBS是各种病因所致的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cm范围内的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交叉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危重,且预后差,致残率、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10月10日中午,徐医附院睢宁分院(睢宁县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来了一位因“突发意识不清伴四肢无力3小时”入院的男性患者,年龄78岁,既往有高血压40年,房颤病史多年,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呼之不应,无肢体抽搐、呕吐,头颅CT提示多发脑软化灶,凝血功能异常。
神经内科龚梦茜主治医师会诊后考虑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在溶栓时间窗内,但是凝血功能异常,无法静脉溶栓。按照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指南,最合适的是行急诊机械取栓。遂紧急启动神经介入小组,我院援睢专家、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陆军副主任医师和神经内二科孙超主任迅速到位。
经过神经系统查体,考虑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可能性大,病情非常危重。神经内科、急诊科、影像科和导管室紧密衔接,患者很快办理好住院并送至导管室。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末端闭塞,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明确为TOBS。经颅内导管直接抽吸取栓技术一次开通,取出数枚暗褐色血栓。即刻患者意识转清晰,回答切题,四肢见活动。急诊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取栓在1小时内完成。
TOBS主要病因为心源性栓塞和动脉-动脉的栓塞。而心源性栓塞最常见原因是心房颤动,俗称房颤。口服抗凝药物是预防房颤相关性脑梗死的最重要措施。TOBS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伴运动及感觉异常、偏盲或皮质盲、行为异常及记忆障碍等。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3日清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首次背靠背发表来自两个中国团队领导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著(BAOCHE研究和ATTENTION研究),其结果表明对于中重度基底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在90日功能状态良好方面,血管内取栓优于单独最佳药物治疗,治疗时间窗可长达24小时。
“时间就是大脑”,对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发病24小时内转运至具备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力的卒中中心是救治的关键。
该患者的成功救治,是我院医联体建设的新成果,也是睢宁县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成立后优化流程造福患者的又一力证。
图1 基底动脉尖栓塞,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血流受限
图2 小脑上部血流中断
图3 路途下颅内导管在微导管、微导丝辅助下到达血栓部位
图4 抽吸取栓后基底动脉尖血管显影改善
图5 上脑上部血流恢复
图6 取出的血栓
●专家介绍●
PROFILE
陆军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徐医附院睢宁分院(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卒中学会理事,2005年参加神经内科工作,获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在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进修学习,擅长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对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神经免疫性疾病、肌无力、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头痛、眩晕等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专业方向:脑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2篇。
专业特长: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动脉内溶栓、机械取栓,擅长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动脉支架、椎动脉支架治疗等。
策划 | 党委宣传部 来源 | 睢宁分院 编辑 | 彭 洁 责任编审 | 裴争争 陈 雪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