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易发生压缩性骨折?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
病例摘要
92岁老年女性,不慎跌倒后腰背部疼痛2天。
诊断:L3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
QCT测量骨密度
L4椎体测量示例,L3椎体发生骨折不能选取测量。 取L1、L2、L4椎体为感兴趣区,L1值为28.7mg/cm3,L2值为20.3mg/cm3,L4值为23.1mg/cm3,平均值为24.0mg/cm3,低于80mg/cm3。 该受检者骨密度值低于80mg/cm3,诊断为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评估标准 中华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同期发布QCT指南,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腰椎骨密度>120mg/cm³为正常,80-120mg/cm³为低骨量,<80mg/cm³为骨质疏松,髋部骨密度参照DXA标准。
骨质疏松的定义和分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相当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可发于任何年龄。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未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人体骨密度是如何变化的
从左到右,依次为:正常,骨密度低下,骨质疏松和严重骨质疏松。
QCT图像骨密度从200mg/cm³至20mg/cm³变化情况:
骨质疏松是很普遍的问题。 骨质疏松的后果也远比人们想象的严重:20%的老年人在骨折后的一年内死亡,50%的人从此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哪些人需要做骨质疏松筛查 从年龄进行风险评估,以下人群均应行骨质疏松筛查:
65岁以上的女性;70岁以上的男性;50岁以后有过骨折的人。
如果有如下提及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也应提早开展骨质疏松检查。
女性更易患上骨质疏松, 尤其是绝经期后的白人和亚洲女性;
体型较为瘦小; 具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
绝经期过早(45岁以下);神经性厌食症或贪食症;
经常性低钙饮食; 使用某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和抗惊厥药,一些治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药物;
男性睾酮水平低下; 缺乏运动; 吸烟; 过度饮酒;
其它疾病,比如肠道问题,肾脏问题, 激素问题,肾结石,肝病;
(本病例来源于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