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不容忽视的肿瘤相关性贫血

2022-10-24 10:48

在治疗康复阶段,也需要在定期复查中监测血常规变化,因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有可能会对患者的造血功能造成长期的影响,有少部分患者会在治疗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出现贫血仍未能纠正的情况。

什么是肿瘤相关性贫血?

肿瘤患者因为疾病或治疗等因素常常会导致贫血,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恶性肿瘤约457万例,临床中约有30%~90%的肿瘤患者会发生贫血,晚期肿瘤患者中贫血发生率可达90%。

在瘤种方面,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贫血发生率最高,为62%;其次是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贫血发生率为52.1%;膀胱癌、肾癌等泌尿系统肿瘤贫血发生率为45%;软组织肉瘤为33.3%;肺癌为32.8%;头颈部肿瘤为30.8%;乳腺癌为26.3%。大剂量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因素导致的贫血也常常会在临床中出现。

44521666579508465

肿瘤相关贫血的危害较大,伴随的晕厥、活动后呼吸困难、头痛、眩晕、胸痛乏力、月经异常(女性)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而长期贫血导致患者出现多脏器缺血缺氧性改变和免疫力降低,加剧疾病进展影响预后,严重影 响患者生存质量。对于重度贫血的患者,一般予以输血、补铁等措施进行治疗,而临床上通常血源紧张,再加上新冠疫情影响献血量,肿瘤相关贫血常常无法纠正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生活质量。

调研显示我国高达92.84%的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纠正,临床对贫血重视程度需要提升。

34601666579508650  

后疫情时代如何做好贫血管理是肿瘤科医生、患者和家属所共同面对的问题。

1. 首先应加强对贫血的认识,如果患者在疾病诊治阶段,应定期复查血常规,每个治疗阶段和治疗间歇期都需要监测血常规的变化。

2. 如出现头晕,乏力,出血等,需要及时排查,发现血红蛋白下降,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贫血相关的鉴别:如考虑营养性贫血,需要补充造血原料;考虑溶血性贫血需要及时明确引起溶血的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出现肿瘤所致慢性病贫血,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并防治出血;如考虑放化疗因素所引起的骨髓抑制,需要调整放化疗方案及剂量,并给予药物治疗,如EPO等,严重时给予输血支持。 

在治疗康复阶段,也需要在定期复查中监测血常规变化,因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有可能会对患者的造血功能造成长期的影响,有少部分患者会在治疗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出现贫血仍未能纠正的情况,一些细胞毒药物甚至会诱发造血相关疾病,可以至血液专科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检查,排除治疗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如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肿瘤,贫血,疾病,临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