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雪来松更绿,霜降月弥辉

2022-10-22 00:00   广中医三附院

晚上用热水泡脚,并按摩双腿外侧,这样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升提,阳气充足了,气血运行自然流畅,同时减少了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疲劳,防治老寒腿。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二十四节气解》云:“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降时节,万物毕成,阳下入地,阴气始凝。“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进入霜降后,气温骤降、昼夜温差逐渐变大。

霜降有什么习俗呢,在这个时节,我们该如何调养?我院脾胃病科医师张怡婧来和大家聊聊。

霜降·传统民俗

吃柿子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霜降吃柿子是我国不少地区的习俗。霜降时节的柿子个大、皮薄、汁甜,红彤彤的柿子,再铺上一层薄薄的白霜,营养价值很高,它所含的维生素C可比一般水果高出了1~2倍。霜降时节吃柿子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而且还能补筋骨。 赏菊 “霜打菊花开” 古人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菊花也被称为“侯时之草”,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正值赏菊好时节,此时登高远眺,赏菊饮酒,看尽秋菊盎然,满地黄花,忧愁尽散,心情自然无比舒畅。 赏红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降时节,枫树、黄栌、柿树等树叶的颜色随着气温的降低,受冷经霜而由绿变红,然后再进入树叶的盛红期,至此也进入了最佳的红叶观赏期,此时与家人朋友结伴出游,红叶树下,放眼望去,如火似锦,非常壮观。“红叶最多情,一语寄相思”,此时你或可摘一片红枫,遥寄相思。

霜降·进补

补冬不如补霜降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此时的养生关键是要注意做好“外御寒邪、内清燥热”。
秋梨润肺
秋季易感燥邪,耗伤肺金,肺失润降,卫表失和,故霜降是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易发或加重的时期,此时进补应注意滋阴润肺,吃梨就是个不错的选择。生食梨能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清心降火;煎水或加蜜熬膏,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则效果更佳。
鸭肉滋阴
鸭肉性寒,滋阴养胃、补血利水、养胃生津。鸭肉的做法很多,煮食,煎汤或烧菜都是美味。但脾胃虚寒的朋友可就别贪食啦!
山药养胃
山药,以淮山最佳,有着“神仙之食”的美称。霜降后人体容易气血两虚,正是食用山药滋补的最佳时节。另外,山药在健脾益胃、益肺止咳、降低血糖等方面都有着极佳的效果。
牛肉补气
《韩氏医通》记载:“黄牛肉,补气,与锦黄芪同功”。水牛肉性凉,黄牛肉性温,皆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治脾胃虚弱,增强消化功能。
萝卜顺气
俗话说:“秋冬萝卜赛人参”,霜降之时多吃萝卜,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消肿散瘀等功能。感冒时吃点爽脆可口的萝卜,不仅开胃、助消化,还能缓解喉干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预防感冒。

霜降·调养

注意保暖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 寒露后,气温逐渐降低,进入这个节气,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此时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所以此时节须注意“养收”,即保养体内之阴精、收敛浮躁的阳气。所谓“春捂秋冻”,尤其是老年人,需注意添衣保暖,抵御暮秋时节的寒气入侵。 早睡早起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我们需早起床,早睡觉。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入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以防阴精外泄。早起后,可以适度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使精力更充沛、头脑更敏捷,开启美好的一天! 热水泡脚 寒露脚不露” 霜降时节要注意双腿和关节的保暖,预防“老寒腿”,此时穿衣不宜露膝,同时要注意护足。晚上用热水泡脚,并按摩双腿外侧,这样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升提,阳气充足了,气血运行自然流畅,同时减少了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疲劳,防治老寒腿。

科室介绍

脾胃病科(内四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由消化内科门诊、住院部、消化内镜中心三部分组成。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同时拥有一支专科经验丰富的护理队伍,科室人才梯队合理。 我院脾胃病科消化内镜中心设备先进,包括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染色内镜(NBI/染色剂)、放大内镜及C13、C14呼气试验检测系统。目前可开展常规普通及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息肉切除、急诊内镜下止血和C13、C14呼气检测筛查幽门螺旋杆菌等。 为了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胃肠镜检查及治疗,脾胃病专科门诊周一至周六开展。脾胃病科住院部设立床位20张,配备了先进的心电监护、呼吸机、除颤器、微量泵、心电图机等仪器设备。针对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等开展了极具中西医特色的临床诊疗实践和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对消化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舒适、更优越的医疗服务。    

专家介绍

18761666567148949

陈冠林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医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广东省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留学澳大利亚Wollon .Uni 获硕士学位,受聘广东留学人员联谊会广东欧美同学会理事,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分会常委。 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劳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口腔溃疡、溃疡性结肠炎、骨痿、骨痹等)。 

57571666567149030

江家赞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 :本科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硕士,从事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修消化内科。可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一项,参与各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76321666567149111

张义荣

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 :200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肿瘤方向,从事内科专业10余年,2015年进修胃肠镜,可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临床常见疾患,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肝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肠癌、肝癌等,致力于研究中医药改善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主持参与厅局级以上课题多项。学术论文多篇。

22591666567149212
孙德宣 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承广东省名中医陈瑞芳教授,热衷中医药事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肝胆整合康复学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学会中医脾胃消化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分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临床常见疾患,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胰腺炎等。可熟练开展胃镜、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75021666567149437
郭歆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结合)本硕连读专业,中医内科方向,师从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华荣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临床常见内科疾病,从调理脾胃论治内科疾病,尤其是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头痛、眩晕、失眠等。

53611666567149504
晏显妮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师从国医大师学术继承人刘小斌教授、陈瑞芳教授,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广东省中管局课题1项,参与编写书籍2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便秘,慢性腹泻,肝炎,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及亚健康疾病的膏方调理。熟练掌握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及内镜治疗。

68381666567149593
张怡婧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陈延教授,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消化科专著1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便秘、肝炎、胰腺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

供稿:张怡婧 | 初审:江家赞 排版编辑(实习生):林于琳 文字编辑:叶美琪 | 校对编辑:李龙浩 审核:王剑  |  审定发布:范琳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急慢性胃肠炎,中西医,霜降,脾胃,阳气,医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