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C中国作者论文精选 | 肿瘤源性乳酸通过调节肝细胞癌中性粒细胞的PD-L1表达降低仑伐替尼的疗效
戴天力 汪小庆 译
中国科技大学生命医学部Sun LAB
中山大学肿瘤中心的赵明课题组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JITC)期刊发表了题为“Tumor-derived lactate inhibit the efficacy of lenvatinib through regulating PD-L1 expression on neutrophil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PD-L1+中性粒细胞的刺激因子,并探索了通过抑制肝细胞癌中的PD-L1+中性粒细胞来增强仑伐替尼疗效的最佳联合治疗组合。
原文献信息:
Tumor-derived lactate inhibit the efficacy of lenvatinib through regulating PD-L1 expression on neutrophil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ng H, Kan A, Lyu N, et al.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vol. 9,6 (2021): e002305.
doi:10.1136/jitc-2020-002305
中性粒细胞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存在争议。然而,生成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ligand,PD-L1+)的中性粒细胞可能对抗肿瘤免疫的细胞毒性有着抑制作用。仑伐替尼(lenvatinib)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增强T细胞的细胞毒性,而肿瘤微环境(TME)是一个常驻和迁移细胞群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网络。这些相互作用中涉及的多种机制可能会限制T细胞的细胞毒性,从而降低伦伐替尼的作用。因此,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促进中性粒细胞耗竭的因素,寻找仑伐替尼的最佳联合治疗组合。
该研究在患者样本、皮下和原位小鼠模型中,用RNA测序和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了仑伐替尼治疗后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从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分离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并用磁珠纯化以进行细胞毒性试验。代谢物和细胞因子由黄泉仪器公司(Yellow Springs Instrument,YSI)生产的一台生化分析仪和Proteome Profiler细胞因子芯片进行检测。对途径抑制物进行体外筛选以确定可能减少PD-L1+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候选药物。同时通过进一步的体内分析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通过诱导TME中的CXCL2和CXCL5分泌,仑伐替尼增加了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在进入TME后,这些中性粒细胞向N2表型极化,同时PD-L1的表达上调,这意味着仑伐替尼对肿瘤细胞的疗效受到了抑制。PD-L1+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与抑制性T细胞表型呈正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免疫细胞源性干扰素γ激活的JAK/STAT1通路和高浓度肿瘤源性乳酸激活的MCT1/NF-kB/COX-2通路可诱导产生PD-L1+中性粒细胞。后一种通路可被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显著抑制。进一步的体内分析证实塞来昔布降低了乳酸刺激产生的PD-L1+中性粒细胞的存活率,并促进了仑伐替尼的抗肿瘤作用。
该研究揭示了PD-L1+中性粒细胞能够降低T细胞的细胞毒性,而肿瘤源性乳酸能通过MCT1/NF-κB/COX-2通路诱导中性粒细胞中的PD-L1表达。因此,COX-2抑制剂可以减少PD-L1+中性粒细胞,恢复T细胞的细胞毒性。这可能是对仑伐替尼治疗的有效补充。
作者简介
赵明 教授,主治医师,博士生导 师。现任中山 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主任医师。擅长领域为肝脏肿瘤的局部(血管介入、消融)治疗及其联合系统治疗;实体肿瘤消融及介入治疗。
关于JITC: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JITC)是国际癌症免疫疗法协会(Society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SITC)官方期刊,发表肿瘤免疫学和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旨在促进肿瘤免疫研究领域的科学进步与学科发展。
2021年影响因子:12.469 (免疫学领域排名18/161;肿瘤学领域排名25/245)
Citescore:14.3
收稿率:27%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