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 JAMA子刊:对中高危肺栓塞行经导管溶栓治疗的临床评估
每日毅讯
对于中高危肺栓塞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的还是静脉溶栓的方案或抗凝治疗。早期的PEITHO研究虽然证明了静脉溶栓治疗可以防止肺栓塞的进展,但是是以全身出血事件增加为代价的。
从这一角度而言,经导管溶栓治疗cCDT可以选择性在肺动脉进行溶栓治疗,减少全身溶栓制剂的剂量,具有一定理论上的优势。
然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尚缺乏临床证据。近期,JAMA Cardiology杂志发表的CANARY研究探讨了这一话题。
CANARY试验是一项针对中高危肺栓塞PE患者的开放标签、随机临床试验,于2018年12月22日至2020年2月2日期间在伊朗德黑兰的2贾大型心血管中心进行。
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cCDT组(阿替普酶,0.5mg/导管/小时,持续24小时)加肝素vs抗凝单药治疗组。主要终点为由核心实验室评估的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右室/左室RV/LV比值大于0.9的患者比例。
次要终点是随机分组后72小时RV/LV比值大于0.9的患者比例和3个月全因死亡率。大出血(BARC 3或5型)是主要的安全性终点。
研究结果发现:该研究在招募94名患者(平均年龄,58.4 [2.5]岁;27名女性 [29%]),后因COVID-19大流行而提前停止试验。其中85名患者完成了3个月的超声心动图随访。
总体而言,cCDT组46名患者中有2名(4.3%)和抗凝单药治疗组的39名患者中有5名(12.8%)出现了主要终点(OR=0.31;95% CI,0.06-1.69;P=0.24)。
cCDT组的中位 (IQR) 3个月RV/LV比值 (0.7 [0.6-0.7]) 显着低于抗凝组 (0.8 [0.7-0.9);P=0.01)。在随机分组后72小时观察到RV/LV比值大于0.9在接受cCDT治疗的患者(48人中有13人 [27.0%])少于抗凝治疗组(46人中有24人 [52.1%];OR=0.34;95% CI,0.14 -0.80;P=0.01)。
分配给cCDT的患者3个月随访内的死亡或RV/LV大于0.9的复合终点事件显著低于抗凝治疗组(48人中有2人 [4.3%] vs 46人中有8人 [17.3%];OR=0.20;95% CI,0.04-1.03;P=0.048)。
cCDT组发生1例非致死性大消化道出血。
毅讯点评
本研究是另一个因为疫情发展而提前终止的研究,原计划入组288例中高危肺栓的患者,后来因为疫情入组了94例而提前终止。
因此,本研究没法提供足够的统计学评价效能和证据。但是在有限的数据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经导管肺动脉溶栓治疗方案比单纯抗凝药物具有更高的有效性,有效地阻止了肺栓塞的进展与右心系统的重构,且仅增加了一例非致死性的消化道出血。
本研究提示,可以进一步开展RCT研究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cardiology/article-abstract/2797198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扫码关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