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上不良事件系统的感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下发的等级医院评审细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相关要求,结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标准(2018年),我院从2022年6月开展筹划不良事件系统的上线工作,下面我简单介绍下我院不良事件系统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分享给大家:
1、考察
接到院方要上线不良事件系统的我们是迷茫的,首先和护理部分管不良事件的老师沟通,然后去本市区其他医院考察了解,访谈护理部老师她们医院上线不良事件系统的前期筹备工作、不良事件表格的设计、上线后的效果。
2、结合上级要求
结合上级质控中心上报不良事件相关要求,将本院不良事件上报表与上级不良事件表格做对比,填补缺如项目,不断完善、优化本院不良事件表格。
3、参考
和工程师沟通,了解以往他们信息科技公司设计的不良事件表格,查漏补缺补短板。
4、设计
召开不良事件上线会,要求全体护士长参与,采取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结合前期考察内容,对不良事件表进行重新整合、设计本院不良事件上报表,雏形初步完善。
5、专科不良事件表格
专科不良事件表是很多医院在设计不良事件表格中容易忽略的一点,所以分管不良事件的老师要提前和各专科护士长讨论商议本专科不良事件表格,结合专科特点和专科不良事件表设计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表格,讨论后决定。
6、护理部
护理部将所有表格细化好,报院方审核通过后统一形成电子版交至信息科工程师。
7、培训
工程师设计好不良事件系统后,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并将系统操作手册发送至群里供大家随时参考。
8、试用
不良事件系统上线后各科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试用时间,试用期间有任何问题及时和护理部、工程师沟通修订再完善。
9、修订
将各科室老师反馈的意见收集起来,重新修订,完善修订标识,存档保存。
10、最终定稿
附:
一、不良事件定义? 在临床诊疗活动和医疗机构运行过程中,任和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1)Ⅰ级事件(警讯事件,警告事件):患者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注:包括但不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界定的一、二级医疗事故、原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中规定的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以及医疗机构内部相关管理文件规定的事件。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差错事件) 在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 注:包括但不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界定的三、四级医疗事故,原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中规定的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和医疗机构内部相关管理文件规定的事件。
(3) Ⅲ级事件(无后果事件,临界差错) 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未遂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未造成危害的事件。 注:Ⅰ级、Ⅱ级事件应采取强制性上报管理,Ⅲ级、Ⅳ级采取鼓励性上报管理。
三、上报流程 护士—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护理部
四、分类
(1)按风险发生前预防与否,分为可预防类和不可预防类不良事件。
(2)按风险影响的损害群体分类,分为患者(及其家属安全)类、员工安全类和医疗机构安全类不良事件。
(3)按管理类别分类,分为护理管理类、药品管理类、医技管理类、器械管理类、输血管理类、院内感染管理类、职业防护管理类、信息管理类、后勤管理类、治安管理类。
(4)按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分类,分为医疗文件类、手术类、麻醉镇痛类、介入诊疗(导管)类、口腔治疗类、康复治疗类、营养膳食类、孕产保健类、计划分娩类、跌倒类、坠床类、压疮类、处置治疗类、药物治疗类、药品不良反应类、药品质量类、药品滥用类、用药错误类、药品存储类、制剂管理类、病理类、医技检查类、输血类(交叉配血错误等)、输血不当、存储不当、传送不当、核对不当、执行不当、仪器(设施、设备)类、医用耗材类、医源性感染事件类、特殊医院感染事件类、器械相关感染类、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暴露)类、锐器伤类、化疗药物接触类、环境类、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类、运转类、公共服务设施类、环境保洁类、物业维修类、安全保卫类、患者自杀/自残类、患者走失类、婴幼儿被偷窃类、辱骂殴打/刺(杀)伤医务人员类等不良事件。
五、不良事件的报告
1、医疗机构应明确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方式、内容和要求。
2、医疗机构不良事件报告原则应遵照医疗机构制定的规定执行,至少应保证自愿性、保密性(匿名报告)、非处罚性(免责)、公开性的原则,内容如下: a)自愿性(非强制性):医务人员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供事件信息和报告是其自愿行为。 b)保密性(匿名报告):对本次事件的报告人和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保密,有可以匿名报告的途径。 取鼓励性 c)非处罚性(免责):报告内容不作为报告人、被报告人或其他相关部门的违规处罚依据,根据本单位要求可以免除责任。 d)公开性:对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进行公开分析,但对报告人、被报告人及其单位信息保密。
六、医疗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评估法则 国际严重性分级代码(SAC)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