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治疗新方向:微创内脏大神经消融治疗HFpEF的首次人体试验
心力衰竭(心衰)的药物治疗近几年获得了迅速发展,如SGLT-2抑制剂、ARNI等,但基于器械的疗法进展缓慢,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日,JACC: Heart Failur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了内脏大神经(GSN)消融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的应用,该研究是微创式GSN消融治疗HFpEF患者的首次人体研究。
微创GSN应用于HFpEF的首次人体试验
通过暂时或外科方式阻断GSN作为治疗靶点的方法已经在HFrEF和 HFpEF患者的一系列单臂临床研究中进行了探索。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微创、血管内、经静脉手术去除右侧 GSN 的方法,称为用于容量管理的内脏神经消融术(SAVM)。
该研究即采用微创的GSN消融方法,纳入11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射血分数≥50%、静息或运动时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的HFpEF患者,平均年龄70岁。消融后对患者分别进行1、3、6和12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6分钟步行试验、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和超声心动图。
在右侧GSN消融12个月后,没有发生与器械相关的不良心脏事件或临床后遗症。1个月随访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持续到术后12个月。相比于基线水平,KCCQ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在术后1个月和12个月显著提高,NT-proBNP下降明显。
图1. GSN消融对患者的影响
GSN消融方法
右侧GSN消融通过经静脉射频系统进行,包括一个7F一次性多电极灌注导管,相关的射频消融发生器,灌注泵和附件(一次性导管组和电极连接线)。操作均在全麻下进行。导管的远端为柔性设计,弯度可调节,可安全地进入目标区域。通过股静脉入路,导管进入右心房上方的上腔静脉,随后进入奇静脉,逐渐输送到目标肋间静脉。GSN 消融系统放置在右侧 GSN 附近的第10和第11胸椎水平(T10 和 T11)的肋间静脉中,通过透视影像确认导管位置后,消融系统提供至少90秒的射频能量(图2)。
图2. GSN消融图示。
既往报道过经外科手术进行内脏神经消融治疗心衰的研究,显示出不错的效果。此次研究将原来的外科手术微创化,通过静脉达到消融的目的,也是首次在HFpEF患者中进行的经静脉右侧GSN消融人体研究,12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消融术是安全的,患者耐受性良好,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健康状况持续改善。该研究为经皮右侧GSN消融治疗HFpEF提供了初步证据。
参考资料:
1. Marat Fudim, Teona Zirakashvili, Nikoloz Shaburishvili, et al. Transvenous Right Greater Splanchnic Nerve Ablation in Heart Failure and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First-in-Human Study. J Am Coll Cardiol HF, 2022;10:744–752.
2. 经静脉右侧大内脏神经消融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首次人体研究. 北一心语
排版:医心编辑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