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胆囊癌伴有腹水的中医治疗

2022-10-21 15:54   武汉东西湖仁康中医

现代中医学者对于癌性腹水的发病机制有不同的认识。但多数认为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痰湿夹杂而致,其病位在肝脾肾,以脾肾阳虚为主,是一种具有本虚标实特点的难治性病症。

胆囊癌起病隐匿,早期大多无症状,中晚期的主 要临床表现有右上腹疼痛、右上腹肿块、黄疸、消瘦等。胆囊癌后期当肿瘤细胞阻塞淋巴管,使淋巴回流受阻或者肿瘤细胞侵袭腹膜和肠壁,导致血管内皮受损,使血管通透性增加都有可能产生大量的腹水。

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其他尚有肉瘤 、类癌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巨细胞腺癌等。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根据国内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

中医中药对胆囊癌的治疗,可以起到 稳定肿瘤,缓解症状,减轻化疗毒性,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作用。

中医对胆囊癌的认识

中医认为肿瘤为“蓄毒”所生。中医典籍中没有胆囊癌这个名称,但《灵枢胀论》及《伤寒论·太阳病》中均有关于类似症状的描述,如膈内疼痛、拒按、气短、心下部坚硬胀满、身发黄等,与胆囊癌颇为相似。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胆囊癌多由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内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经络阻滞等引起。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虫积、水土失宜诸因素,致使肝胆疏泄失职,胆汁泌排不利,化为湿热、痰浊,气血运行不畅,此时毒邪承袭,蕴结胆腑,日久发为本病。其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临床多表现为邪存正虚。

2、辨证要点

胆囊癌的辨证以虚实为纲,病情属于本虚标实,虚在脾胃、肝胆、气血,实在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痰浊阻滞。

中医是怎么认识癌性腹水

古代中医并不存在“癌性腹水”这一病名,根据本病症状及体征,可归属于“鼓胀”“蛊胀”“单腹胀”范畴。

该病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而后历代医家也多有著述。如《景岳全书·气分诸胀论治》:“单腹胀者,名为鼓胀,以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像如鼓,故名鼓胀。又或以血气结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蛊,亦名蛊胀,且肢体无恙,胀惟在腹,故又名为单腹胀。”

现代中医学者对于癌性腹水的发病机制有不同的认识。但多数认为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痰湿夹杂而致,其病位在肝脾肾,以脾肾阳虚为主,是一种具有本虚标实特点的难治性病症。

西医治疗癌性腹水的方法和局限性

①穿刺抽放积液。

②腔内注射化疗药。

③腔内注射生物制品。

④利尿药。

但以上常规治疗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

1.穿刺抽放水后短期内复发。穿刺后一般3天腹水开始增加,一周后增至放水前的水平。 

2.穿刺抽放水,胸、腹水越抽越多。

3.抽放水后患者体内丢失大量蛋白,消耗极大,一 般状况更差,更加消瘦,恶液质加重。

4.反复多次抽放水后出现包裹性积液,患者咳嗽、气短、胸痛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更差。 

5.胸、腹腔内注射药物,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胸痛、发烧、寒战、白细胞下降等。

6.频繁利尿药可导致电解质紊乱,造成恶性循环,使上速症状加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癌性腹水,气滞血瘀,胆囊癌,中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胆囊恶性肿大量腹水中医怎么治疗
    打开APP 武汉东西湖仁康中医
  •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医治疗
    打开APP 武汉东西湖仁康中医
  • 中医治疗胸膜炎胸积水的消水
    打开APP 武汉东西湖仁康中医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