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症——你不知道的疫苗与中国的患病情况

2022-10-21 09:00

减轻骨折负担的临床和公共卫生工作应平等对待城乡地区的男性和女性,并应侧重于椎体骨折的筛查和预防。

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这是一项始于英国、而后由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赞助的一项活动,而说到骨质疏松症很多人就会想到自己家里的老人,那么今天说说骨质疏松症与疫苗。

【骨质疏松症历史】

事实上,骨质疏松症被定义为疾病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但事实上在这之前已经有了对骨质疏松症的历史并不仅限于此。

通过测量骨骼样本的骨密度发现(就是把几千年前的人骨头翻出来测),早在数千年前骨质疏松症就已经影响到了很多人群,包括埃及的女性、奥地利青铜时期的女性、葡萄牙新石器时代的女性、土耳其新时期时代的女性、古代非洲努比亚的女性等(也有男性,但骨质疏松的没那么多)。

直到几千年后的18世纪,苏格兰外科医生约翰·亨特(John Hunter)才认识到骨重塑的过程,而后在19世纪阿斯特利·库珀(Astley Paston Cooper)发现了随着年龄增加的骨密度降低会增加骨折风险。直到1835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这个词汇才由法国医生让·洛布斯坦(Jean Lobstein)提出,那时候也可以叫“多孔骨骼(porous bone)”。

随着美国医学家富勒奥尔布赖特(Fuller Albright)揭示了女性更年期和雌激素对骨骼的影响后,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案逐渐开始清晰,直到发展到现在有多重方式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而骨质疏松症也很好理解,就是骨头松了就脆了就容易折了。现在对骨质疏松的定义是:存在没有高度创伤时,从站立高度或更低的高度摔倒所致的骨折,即“脆性骨折”的情况,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当然,伴随的可能还会有身高、身姿等改变,还会有呼吸急促、背部疼痛等,比如越老越矮等。

有意思的是,在骨质疏松症的名词出现后,这个词还被错误的被用于被骨髓炎影响的骨骼,只不过之后被纠正了过来。

【骨质疏松的原因】

刚才说了,在通过扫描数千年前人类骨骼就发现了那时候有很多女性已经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并且也发现了年龄增加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以及女性更年期和骨质疏松症存在关联,那就很容易想到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各种风险因素了。

事实上,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年龄,当然这个影响会涉及到所有性别的人群,尤其是女性绝经或卵巢切除也是与年龄相关的因素之一(但是相对的,男性随着年龄增大的睾酮降低反而影响很小)。

除此之外,种族、遗传因素、骨折史、身材都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有关,而这些情况是不会受到外界因素所干扰固定因素。

那么说了固定因素,那肯定也有可变因素,包括吸烟、酗酒、维生素D缺乏、运动量不足、营养不良等,甚至发现体重过轻的人更容易骨质疏松,超重的人反而不太容易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可变因素都是能够通过很多方式改变,甚至是可以不存在的。

【骨质疏松的预防】

既然刚才说了有固定因素和可变因素,那就也说明了其实很多方法是能通过改变而降低骨质疏松症出现风险的。

比如对于吸烟和酗酒人群而言,控制吸烟和饮酒量,甚至戒烟戒酒都是非常好的降低骨质疏松症风险的方式,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想让有吸烟和饮酒史的人做到真的是难上加难难难,无论男女。

另外,适量运动(每天超过30分钟负重锻炼)、保持足够营养(包括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日常预防跌倒既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是避免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式。

对于补钙和补维生素D(并不是只有儿童需要补充这些营养)这件事,需要提醒的是不是说所有人没事儿就得补,而是在需要的情况(比如绝经后的女性等)下根据饮食情况来考虑是否需要补剂——推荐所有人吃补剂的基本都是卖保健品的,别被骗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女性雌激素缺乏的情况,其实最早的治疗方法就是补充雌激素,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女性或男性通过补充雌激素就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

【中国的患病情况】

事实上,中国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并不低。

从全球来看,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数据其实很难做到准确,比如发达国家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发现,有2%至8%的男性和9%至38%的女性受到影响。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合作在2021年发布的一项横断面研究中提到,在研究对象的20416中,40 岁及以上成年人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5.0%和20.6%。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尽管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但在调查对象中男性和女性椎体骨折的患病率相近,分别为10.5%和9.7%。

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情况相同,我国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而且对于老年人而言,出现骨质疏松症后出现跌倒也会伴随其他的危险——或许你听说过一个词叫“最后一次跌倒”。

因此研究者也提到,减轻骨折负担的临床和公共卫生工作应平等对待城乡地区的男性和女性,并应侧重于椎体骨折的筛查和预防。

【骨质疏松症疫苗】

最后说说疫苗的问题,其实也有人在研究骨质疏松症疫苗。在这里说的疫苗并非预防性疫苗而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治疗性疫苗,采用一种病毒样颗粒(没有灵魂的病毒外壳)制备。

理论基础就是发现了肿瘤坏死引子(TNF)相关的激活诱导细胞因子 (TRANCE,也叫核因子κB/NF-κB配体)的受体激活剂(RANKL)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流失的关键因子,因此科学家研制了一种基于使用Qβ噬菌体与TRANCE/RANKL交联后作为抗原制备疫苗并进行注射。

在使用这种疫苗对小鼠进行注射后发现,即便不加入任何佐剂也能让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并且有效抑制骨质流失,并且没有出现可见的副作用。

而在2019年国内的一份科技成果登记表上,也看到国内也有研究者采用此类思路,采用RANKL突变体NM29进行了同类研究。

只不过非常遗憾,对于这个疫苗研究只能用一个词形容——遥遥无期。

要知道这个疫苗的研究其实也是近20年前的事情了,后续便不再有非常值得关注的进展,刚才说的国内情况也是非常基础的研究方向,即便认为这种疫苗具有成本效益,也没有推进临床。

不过,既然有了希望,就值得保持关注,或许随时有令人惊喜的信息出现呢?

除此之外,对亲人、尤其是老人的关爱,不仅是表现在疫苗接种,很多方式都可以降低他们的风险,不是吗?

愿天下无疫!

免责声明:本文为个人兴趣创作,仅为让更多普通人对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内容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单位、机构,未接受任何形式赞助,所使用的素材均来源于公开网络或付费购买,均已获版权方授权,如果内容有误,大家多做自我批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骨质疏松日,雌激素,患病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