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不想提及的“社交癌”——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盆底疾病诊疗中心为您解读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虽然是一种很令人困扰的病,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太受重视。很多人认为身体或生理发生改变,控制不住小便,漏点尿也算正常,没必要看医生。
据调查,有2/3的女性觉得尿失禁让人难以启齿,不好意思向医生诉说,宁愿勤换裤子也不去看医生。
当然,我们也能看出背后的无奈,不可否认它已经成为社交癌中的一种。
SUI即随腹压增加不自主漏尿,(临床定义:膀胱充盈时,当腹压增加,无逼尿肌收缩而出现漏尿)。据统计,我国SUI占UI50%以上,中国育龄妇女18.9%,50-59岁组28%,即约1/4育龄以上妇女患SUI。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漏尿?
这些动作存在的共性就是腹压增大,那么SUI的发病机制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大家必须从“吊床假说”开始了解,所谓“吊床假说”即盆内筋膜和阴道前壁连接从两侧融入盆筋膜弓形腱,形成吊床样支撑结构,膀胱和尿道位于其上。
腹压增加时,耻尾肌收缩向前牵拉阴道,拉紧“吊床”结构,位于阴道和耻骨联合之间的尿道被压扁,达到控尿目的。
尿道下支持结构松弛的人,就会在腹压增大时出现漏尿。
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
一切可以使尿道下支持结构松弛的行为都会造成压力性尿失禁,生育,难产,产伤,长期负重(肥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弹性纤维和营养血管萎缩盆底肌肌力下降。
其实盆底肌的松弛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并且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发生的,虽然漏尿情况是突然出现的。
压力性尿失禁的分度?
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的,都要明白只要漏尿就是病,足以影响你的高质量生活就应该有所改变。
如何治疗?
轻度患者常会采取盆底功能锻炼、射频等保守治疗来缓解不适症状和增强盆底肌肉的耐力、支持力和强度,而重度患者可以一根小小的聚丙烯吊带解决问题。
需要盆底筛查或治疗的疾病
尿失禁(包括:各种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
器官脱垂(膀胱脱垂、子宫脱垂、直肠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
慢性盆底痛(前庭综合症、膀胱痛、阴道痛、肛门直肠痛)
尿潴留(增加逼尿肌活动、降低固有尿道括约肌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盆腔手术前后(恢复正常的控尿排尿机制、恢复正常的盆底支撑功能)
产后42天后来院检查的产妇。(预防产后尿失禁,紧缩阴道、提高性快感、预防盆底脱垂)
膀胱过度活动症、排尿功能障碍、排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男性患者
来源 | 盆底疾病诊疗中心
编辑丨党委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