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川楝子

2022-10-20 10:50

以川楝子去核取肉,研末,用猪油或凡士林调膏外涂局部,治疗头癣、秃疮,有良好效果(中医杂志,1962,9:181);此外有用川楝子复方治疗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睾丸疾病、蛲虫病等。

川楝子 

别名

楝实、金铃子、仁枣、苦楝子、楝子、石茱萸、川楝树子、川楝实

功能主治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性味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肝经、小肠经、膀胱经。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2.《本草经疏》:“楝实,主温病伤寒,大热狂烦者,邪在阳明也,苦寒能散阳明之邪热,则诸证自除。”        

3.《本经逢原》:“川楝,苦寒性降,能导湿热下走渗道,人但知其治疝之功,而不知其荡热止痛之用。《本经》主温病烦狂,取以引火毒下泄,而烦乱自除。其杀虫利水道,总取以苦化热之义。古方金铃子散,治心包火郁作痛,即妇人产后血结心痛,亦宜用之。以金铃子能降火逆,延胡索能散结血,功胜失笑散而无腥秽伤中之患。”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川楝素、楝树碱、山奈醇及脂肪油等。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川楝素为驱虫有效成分,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对猪蛔虫、蚯蚓、水蛭等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川楝子有松弛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能兴奋肠管平滑肌,使其张力和收缩力增加;川楝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尚有抗炎、抗癌作用。        

3.临床研究:以川楝子、乌梅各40g、川椒、黄连各20g、生大黄10g烘干混合为末,制成胶囊剂,治疗胆道蛔虫症,治102例,均获痊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8:28);以生大黄、郁金各10g,金铃子、山楂各12g,积雪草20g,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急性胆囊炎60例,痊愈43例(湖北中医杂志,1987,2:17);以金铃泻肝汤(川楝子、乳香、没药、龙胆草、大黄等)治疗胆系感染150例,痊愈 130例,好转20例(辽宁中医杂志,1991,4:27);以川楝子去核取肉,研末,用猪油或凡士林调膏外涂局部,治疗头癣、秃疮,有良好效果(中医杂志,1962,9:181);此外有用川楝子复方治疗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睾丸疾病、蛲虫病等。        

4.不良反应:中毒较轻时,可见头晕、头痛、思睡、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时会出现呼吸中枢麻痹,中毒性肝炎、内脏出血、精神失常等症状。川楝子临床应用一般无严重反应,但不少地方以苦楝子代用或用量过大引起中毒则较多见。本品主要毒性成分是川楝素,苦楝萜酮内酯等。川楝子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对肝脏有损害,会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正常传递功能,还会造成急性循环衰竭和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预防中毒措施:控制用量,一般内服用量3~10g,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因为川楝素为强积累物质);注意品种,苦楝子毒性比川楝子大,不可以前者替代川楝子使用。中毒救治的方法为:催吐或洗胃,服用泻药如番泻叶或硫酸镁等;服蛋清或活性炭吸附毒素,以保护胃粘膜;中药解毒可用白糖、甘草煎服;对症治疗。

临床应用

1、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本品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每与延胡索配伍,用于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胸腹诸痛,如金铃子散:金铃子、玄胡索各30g。上为细末,每服6-9g,酒调下,温汤亦得。方中川楝子行气止痛,为君药。(《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2、治肝胃气痛,与延胡索同用,或以金铃子散与四逆散合用。用治疝气痛,以治疗热疝为宜,可配延胡索、香附、橘核、芒果核等同用;

3、寒疝腹痛则宜配暖肝散寒之品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如导气汤:川楝子9g,小茴香1.5g,木香、淡吴茱萸各3g。长流水煎服。方中川楝子行气止痛,为君药。(《医方简义》)。

4、虫积腹痛。本品苦寒有毒,能驱杀肠道寄生虫,味苦又能降泄气机而行气止痛。可用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每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5、本品苦寒有毒,能清热燥湿,杀虫而疗癣。可用本品焙黄研末,以油调膏,外涂治头癣、秃疮。苦楝子烤黄研成细末,用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先将患者头发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净疮痂,再以5~10%明矾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约厚2~3毫米),每日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愈。上法共治发癣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6、治疗急性乳腺炎:将苦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钱,红糖2两,用黄酒或开水100~200毫升冲服,每日1~2次,连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诊时未化脓者34例,服药2~4次,均在3天内治愈。

7、治疝气及一切下部之疾,肿痛缩小等症如川楝子丸:川楝子(净肉)1斤,木香(不见火)30g,破故纸(炒香为度)30g。上为细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50丸,盐汤下。甚者日进90丸,空心食前服。方中川楝子行气止痛,为君药。(《大同方剂学》)

8、以川楝子、乌梅各40g、川椒、黄连各20g、生大黄10g烘干混合为末,制成胶囊剂,治疗胆道蛔虫症,治102例,均获痊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8:28);

9、以生大黄、郁金各10g,金铃子、山楂各12g,积雪草20g,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急性胆囊炎60例,痊愈43例(湖北中医杂志,1987,2:17);

10、以金铃泻肝汤(川楝子、乳香、没药、龙胆草、大黄等)治疗胆系感染150例,痊愈130例,好转20例(辽宁中医杂志,1991,4:27);

11、以川楝子去核取肉,研末,用猪油或凡士林调膏外涂局部,治疗头癣、秃疮,有良好效果(中医杂志,1962,9:181);此外有用川楝子复方治疗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睾丸疾病、蛲虫病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川楝子,苦楝子,川楝素,秃疮,木香,中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