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涛深知医学知识浩如烟海,更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唯有夯实学科基础,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而更好地为他所热爱的放射医学事业积极贡献新的力量、作出新的成绩。
谷涛,45岁,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卫生健康委老年医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北京医院放射科工作了15年,用立足岗位的不懈努力成为同事眼中的“能人”、患者眼中的“亲人”、孩子眼中的“超人”。
1、初心不渝,幼时理想照进人生现实
谷涛的父亲是一名在新疆扎根一辈子的医生。在他的记忆里,除了父亲半夜出诊、节假日下乡,最多的就是维吾尔族朋友见到父亲时热情洋溢的拥抱。父亲用精湛的医术与维吾尔族朋友打成了一片,得到了大家的尊重,这让谷涛自小在心里深深埋下立志学医的种子,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
星光不负赶路人,他的理想照进到了现实。1996年,谷涛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了距家2500多公里外的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那时单程72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的山东医科大学是他梦想的起点,入学的第二年谷涛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8月博士毕业的他走进了全国知名的影像中心-北京医院放射科,这里有多位国内外知名影像学专家:获得过北美、欧洲及亚太三项荣誉会员的李果珍教授,还有韦嘉瑚、潘纪戌、周诚、陈敏等教授,在谷涛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前辈们指导他走好专业发展的第一步。
2、刻苦钻研,用积淀不断鞭策自己
努力寻找“真相”,尽心竭力为临床服务。谷涛在本职岗位上积极开展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谷涛发现有许多头痛患者来做核磁检查,但影像上看不到大脑有异常变化。患者往往会有疑问:“检查没有问题,那我为什么会头痛?”“长期头痛对我大脑到底有没有影响?”
为了找到这类问题准确的答案,谷涛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与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和神经病学专业的教授们交流,思考如何利用先进影像技术来探讨大脑中痛觉传导通路,然后在临床寻找证据。终于,他发现在头痛患者中,作为大脑痛觉传导中转站的丘脑存在神经元代谢异常,然后他不断深入,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机理,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等科研课题,发表中英文文章20多篇。
谷涛熟练掌握CT及MRI影像的各项新技术,善于发挥各设备的优势来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肾上腺病变诊断、肺动脉栓塞风险评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他还是放射科介入治疗组成员。
谷涛秉承学科间交叉融合,影像与临床之间共同进步的工作理念,尽心竭力为临床服务、为患者解决疑难问题。他经常与泌尿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和口腔科合作,共同诊治疑难病例,开展临床新技术,如超低对比剂及辐射剂量的CTPA检查、CT引导下肺微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MRgFUS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等。尤其是与泌尿外科合作,在MR引导下采用高能聚焦超声技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使北京医院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唯一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
3、秉持医风,尽心竭力关爱患者、帮助患者
在谷涛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医学影像科挂职时,发生了一件“小事”,令患者至今仍心存感激。乌鲁木齐的一名退休中学教师,无诱因的发烧确诊为肺癌,而且全身淋巴结转移,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机会。因治疗费用颇高且化疗效果不甚理想,患者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当患者听说从北京来了专家,特意前来求诊。谷涛认真仔细地看完全部资料后,耐心地和老大姐交流,结合自己在北京医院的临床经验,向她介绍了当时还鲜为人知的PD-1免疫治疗。患者接受了建议,经过几个阶段的免疫治疗,病灶迅速缩小,后续手术切除了肺部癌症。
就在谷涛完成挂职任务,准备回北京前夕,患者专程赶来表达谢意。她感谢党的援疆医疗政策,感谢“亲人”谷医生能不厌其烦地研究她的病历资料,让她再获新生,并写下“目透九重疑云深,玉壶悬济秒回春”字句送给谷医生。五年过去了,这位老大姐还定期把当地复查的结果发过来,听听谷医生的意见。这般的医患真情,在谷涛的工作经历中还有很多。
4、勤学不倦,在专业发展道路上求实求新求精
谷涛从不放松对知识的学习更新,坚持学习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诊断方法、诊疗理念。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加拿大SFU大学学习的时候,专门研修老年人骨质疏松及正常脑老化影像评估等领域。多次在国际磁共振年会、北美、欧洲及亚太放射年会等全球知名的高水平学术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并荣获亚太放射会议“优秀青年学者奖”。谷涛还先后荣获优秀援疆专家、国家卫健委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医院优秀青年、北京医院优秀教师等称号。
谷涛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笔耕不辍,参编了多本著作和教材,包括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点图书《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丛书》等。看着忙忙碌碌的谷涛,连他的孩子也耳濡目染、深受影响,表示要以爸爸为榜样,努力认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帮助更多的人。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谷涛深知医学知识浩如烟海,更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唯有夯实学科基础,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而更好地为他所热爱的放射医学事业积极贡献新的力量、作出新的成绩。
撰稿:放射科
审校:放射科 陈敏
宣传处 孔竞 孟令芸
主编:孔竞 监制:李赵城
编辑制作:宣传处 吴一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