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绝望时刻,幸好有你们的守护。”
10月17日是路桥区实行临时性全域静默管理的第二天,对于前来旅游的台胞陈先生(化名)来说“是不幸,也是庆幸。”
“真没想到,这趟旅游不仅撞上了疫情管控,还去鬼门关转了一圈……”
陈先生回想起自己当时在酒店突然右侧肢体“失灵”,想讲话却讲不出来,孤身一人、异处他乡的他当下绝望至极。
当时的场景让陈先生的朋友也慌乱不已,紧急将他送往就近的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初步考虑脑梗塞,情况紧急,立即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当地医生通过台州南部急诊五大中心平台联系恩泽医院,希望转院做进一步治疗。
接力抢救
恩泽医院急诊科接诊后,与路桥二院保持紧密联系,在120转运过程中,“云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数据,做到实时监控,无缝对接。平稳到达后,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洪卫军早已在急诊科等候,在详细查体后,与患者朋友及患者妹妹进行电话谈话,并进一步完善头颅CT灌注检查,此时,陈先生的右侧肢体肌力略有好转,黄金期的溶栓治疗显效,但仍存在讲不了话等情况。
考虑到陈先生无家属亲朋陪同,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予收住治疗。CT头颅灌注成像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远端闭塞,血栓处于大血管中,急需取栓。“快!安排介入治疗。”所幸,术中造影发现血栓又移动到了中动脉下干M4段,这属于很细的小分支血管,脑梗的警报解除,不需要进一步手术,收住监护中心,给予积极药物治疗即可。
介入手术现场
目前,陈先生右手肌力完全恢复,也能正常沟通交流,不日即可下地行走,转普通病房。他告诉笔者:“这次遭遇的不幸,幸好有你们医务人员的积极抢救,让我有家一般的安心与温暖,实属不幸中的万幸。”
陈先生“万幸”的背后
陈先生“万幸”的背后,得益于路桥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的合作,从基层医院到恩泽医院的无缝对接,以及路桥区数字化综合急救体系的搭建,通过区域跨部门联动、多层级协同、以“卒中、胸痛、创伤”为核心抓手,切实为路桥老百姓做好生命底线的“守门员”,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在区域内得到更快速、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医疗救治服务。
据悉,在路桥区静默的三天内,恩泽医院急诊科接诊51位急危重症抢救病人,其中外院转诊25位,心脑血管重症病人21位,120急救车24小时待岗,日夜兼程,出车39趟。疫情之下,恩泽医院广大干部职工坚守岗位,用自己的逆行力量保障特殊时刻百姓的就医需求。
END
供稿 |卢希
编辑 |卢希
责编 |方永乐
审核 |罗琳娜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