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诊断扁桃体癌3例

2022
10/18

+
分享
评论
武汉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A-
A+

PET/CT评价早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92%和94%,明显高于CT/MRI。

病史摘要1

患者男,44岁;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半年余,于当地抗炎治疗后无效;既往喉部囊肿切除手术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等病史,否认外伤史;

体格检查:双侧颈部可触及约10mm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差,无明显触痛及压痛。

相关检查:协和医院-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颈部)提示:

1.双侧颈部见淋巴结,其中左侧Ⅲ区、左侧Ⅳ区部分形态饱满(大小分别为10.5×6.4mm,15.9×6.8mm);

2.左侧下颌角下方见一大小约35.9×24.6mm不均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异常肿大淋巴结?建议进一步检查。

PET/CT影像图

58521666075015010

左侧腭扁桃体区见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2cm×2.1cm×3.1(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边界欠光整,CT值约52Hu,伴左侧口咽腔明显狭窄,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SUVmax:12.3

25681666075015223

SUVmax:13.8

91261666075015372

左侧颈部(Ⅱ、Ⅲ区)见多个增大淋巴结,边界欠清,部分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较大者约2.6cm×3.1cm,放射性摄取增高,SUV最大值为13.8。

PET/CT影像诊断:

左侧腭扁桃体区高代谢软组织结节,左侧颈部(Ⅱ、Ⅲ区)高代谢增大淋巴结,多考虑为恶性肿瘤,以扁桃体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建议左颈部高代谢淋巴结活检明确。

活检病理:左侧扁桃体鳞癌伴左侧淋巴结多发转移。

病史摘要2

患者男,77岁;发现左颈部包块半月余,遂行穿刺活检;既往6年前有颅脑外伤史,颅内出血减压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等病史;

体格检查双侧颈部可触及多个增大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差,无明显触痛及压痛。

相关检查:

外院颈部超声提示:1.双侧颈部实性包块,转移灶待排;2.双侧颈部及腋下低回声:淋巴结伴部分肿大可能。

外院腹部超声提示:脂肪肝;肝囊肿;左肾囊肿,右肾结石。

外院胸部CT提示:1.双肺多发结节灶,其中右肺上叶尖段小结节(大小约7.1mm×4.7mm)不除外肿瘤性病变可能;2.右肺下叶局限性小叶性肺气肿;3.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囊性可能;4.右肾结石,左侧肾上腺结合部增粗。

穿刺病理:

8081666075015680

PET/CT影像图

89541666075015791

SUVmax:19.2

6561666075015930

左侧软腭-扁桃体区-左侧舌根部可见不规则团块状放射性摄取增高影,大小约4.4cm×3.7cm×3.8cm(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SUVmax:19.2,CT于上述部位可见左侧扁桃体明显增大,左侧软腭及左侧舌根部软组织明显增厚,与邻近软组织分界不清,其内可见多发小点状高密度影及不规则空洞影,伴左侧口咽腔明显狭窄。

77681666075016096

SUVmax:19.0

51321666075016168

SUVmax:9.6

98561666075016360

双侧颈部(Ⅱ、Ⅲ区)可见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者约4.2cm×5.2cm×4.9cm(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密度欠均,部分病灶内可见点状稍高密度影,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19.0;

41631666075016465

左侧腰方肌局限性增厚,密度尚均,CT值约49Hu,其内可见小结节状放射性摄取增高影,大小约1.8cm×1.6cm,SUVmax:3.5;

75331666075016620

右肺上叶尖段可见部分实性高密度小结节,大小约1.6cm×1.1cm,放射性摄取略增高,SUVmax:0.6,周围可见条索灶,伴邻近胸膜牵拉、粘连;

右肺上叶尖段小结节,优先考虑为炎性病变,建议追踪复查;

PET/CT影像诊断:

1.左侧软腭-扁桃体区-左侧舌根部高代谢占位,考虑为左侧扁桃体癌,并侵犯左侧软腭及左侧舌根部,请结合临床病理。

2.双侧颈部(Ⅱ、Ⅲ区)多发淋巴结转移。

3.左侧腰方肌高代谢结节,优先考虑为转移。

4.右肺上叶尖段小结节,优先考虑炎性病变,建议追踪复查。

病史摘要3(文献)

患者,男,58岁,2011年07月行食管癌切除术加胃-食管弓上吻合术+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为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行全身化疗4周期。患者于1月余前发现左侧颈部有1枚肿大淋巴结,颈部淋巴结切除术,病理为鳞状细胞癌转移,结合免疫组化及病史,考虑来自食管。

98941666075016755

(图片来源于青岛中心HOSPITAL分子影像科)

行第一次PET/CT检查示:食管胃吻合口未见明显复发征象;颈部未见淋巴结转移征象;口咽左侧高代谢结节影,相应病灶表面不规整,建议耳鼻喉科检查。

诊疗经过:

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请耳鼻喉科会诊:口咽无充血,未发现隆起及肿物,未行活检病理学检查。

半年后,该患者因咽部不适,耳鼻喉科就诊,左侧扁桃体活检病理示(左侧扁桃体)病变符合息肉。一月后再次耳鼻喉科就诊:口咽左侧粘膜红肿,扁桃体Ⅱ°肿大,上极向外侧膨隆,表面有溃疡及伪膜,左侧Ⅱ区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大小约2cm,质地较硬,活动欠佳,无明显压痛,病理示(左侧扁桃体活检)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46181666075016896

(图片来源于青岛中心HOSPITAL分子影像科)

行第二次PET/CT检查:左侧扁桃体高代谢占位,符合扁桃体癌并累及周围结构,并左侧颈部单发淋巴结转移。

86081666075016973

(图片来源于青岛中心HOSPITAL分子影像科)

MRI检查亦可见左侧扁桃体占位,左颈部肿大淋巴结。

讨论:

口咽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有肿瘤增大时才会出现不适症状。PET由于可以从代谢的角度发现早期病变,因此在鉴别头颈部肿瘤的良恶性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方法。文献报道PET/CT评价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92%和94%,明显高于CT/MRI。

本例病例充分显示PET/CT显像对肿瘤早期诊断的优势,尽管头颈部FDG生理性分布较为复杂,扁桃体、咽部、腮腺、舌下腺、颌下腺常有生理性摄取,一般呈对称性分布,Waldyer环也成放射性摄取增高。但笔者所在单位认为头颈部非对称性局限性FDG代谢增高应充分引起临床的重视,如果常规影像学检查和耳鼻喉科检查不能确定病变,也不能忽略这一征象,应嘱患者于1-2月内再次行耳鼻喉科检查,以及早排除恶性肿瘤性疾病,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扁桃体癌病例讨论

解剖位置

40581666075017124

腭扁桃体:俗称扁桃体,是一对卵圆形的淋巴器官,位于口咽两侧腭舌弓与腭咽弓围成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所覆盖。

咽扁桃体:即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交界处,自出生后已发育,6-7岁时最大,一般10岁以后逐渐萎缩,成年后完全消失或仅有少许残留;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舌扁桃体:位于舌根处,呈颗粒状,大小因人而异,含有丰富的粘液腺。

咽鼓管扁桃体:常简称为管扁桃体,为咽鼓管咽口后缘的淋巴组织,炎症肥大时可阻塞咽鼓管咽口而致听力减退或中耳感染。

概述

扁桃体癌:扁桃体恶性肿瘤为口咽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者,据国外报道,扁桃体癌占所有癌肿的1.5%~3%,占上呼吸道癌的8%;国内报道,扁桃体癌恶性肿瘤发生率更低,以男性为多;

一般认为长期的炎症刺激,使黏膜上皮变性,常为其诱因,如外伤、烧伤、梅毒等损害所致形成瘢痕组织、过度角化症、白斑病、红细胞破碎症等均为癌前期的因素;

长期大量吸烟,可促使呼吸道黏膜上皮水肿、充血、增生和鳞状上皮增生,与扁桃体癌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扁桃体肿大:

临床上把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

Ⅰ度:扁桃体肿大不超过咽鄂弓

Ⅱ度:超过咽鄂弓

Ⅲ度:肿大达咽后壁中线

7361666075017206

症状体征:

早期症状不明显,只有咽部不适,异物感或轻微疼痛;晚期可有明显咽痛,吞咽时加剧,并可放射到同侧耳或面部;常有口臭、出血及张口困难等症状。

查体可见:一侧扁桃体明显肿大,呈结节状或菜花状,或表面有溃疡、坏死、假膜;肿瘤进展快,常侵犯周围组织,出现吞咽、呼吸障碍;同侧下颌角下方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质硬、不活动、无压痛。

早期常有淋巴结转移,出现同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质硬、固定。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CT表现:

平扫:扁桃体癌多呈浸润性生长,癌肿密度与周围软组织密度相仿,呈稍低密度,易伴发感染或坏死,形态不规则,边界常不清晰,常有深部侵犯,且易于侵犯咽旁间隙,致患侧咽旁间隙消失;

增强:扁桃体癌血供丰富,增强后呈明显强化且内部密度不均匀,有时可见中心不规则低密度区,这与肿瘤坏死、间质积液或水肿有关;

扁桃体癌分化程度较差,侵袭性强,早期即有淋巴结转移,是一种预后较差的肿瘤,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典型的CT表现为不规则环形强化伴中央低密度区。

影像学MRI表现:

MRI平扫:T1WI肿瘤呈等信号,信号强度类似或稍低于肌肉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信号强度高于肌肉信号。

MRI增强:扁桃体癌血供丰富,信号多不均匀,有时可见中心不规则低信号区。

27891666075017282

(图片来源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影像科)

右侧扁桃体增大,边缘不规整,伴右侧口咽腔狭窄,呈中度不均匀强化;

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呈不规则环形强化伴中央低密度区。

鉴别诊断

扁桃体淋巴瘤:

扁桃体淋巴瘤常侵犯双侧,形态多规则呈类圆形,边界较清楚,少有深部侵犯,但可同时伴有头颈部其他部位或头颈部以外淋巴结或结外病变,且病变不连续呈跳跃性生长,这可能与NHL常为多中心起源,早期即可全身播散有关。

扁桃体淋巴瘤多呈均匀等密度软组织肿块,无囊变或坏死,轻中度强化,密度与肌肉相仿或略高,少数强化不均匀,呈边缘薄环状强化或内部小片状低密度影。

主要鉴别点:

粘膜是否完整(粘膜完整支持淋巴瘤)、密度是否均匀(均匀提示淋巴瘤)、增强是否明显(强化轻微或者中度强化支持淋巴瘤)、合并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位于Ⅴ区支持淋巴瘤;扁桃体癌的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Ⅱ区,而且常发生坏死。

NHL常侵犯口咽部,而发生在扁桃体的NHL在颈部结外NHL中约占半数,可以为B、T细胞来源,以B细胞来源为主。扁桃体癌绝大多数为鳞癌,其余有罕见的腺样囊性癌、未分化癌 。

86451666075017374

(图片来源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影像科)

扁桃体淋巴组织增生:

双侧对称性扁桃体肿大;病变内无明显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变内常有强化分隔;常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密度均匀,边缘规则。

扁桃体炎:

青少年多发,双侧发病多见,临床上有反复感染史,扁桃体腺窝有脓栓,伴有高热、咽痛,血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等;

CT平扫扁桃体区软组织广泛肿胀,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若形成脓肿,可见脓肿呈环形强化,病灶中心为坏死组织。

小结

18F-FDG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代谢显像剂,能反映体内葡萄糖代谢情况,恶性肿瘤细胞的高糖代谢率的结果是肿瘤细胞浓聚18F-FDG,PET/CT的优势在于可以探测疾病的功能代谢改变,较以反映形态改变的CT和MRI等能更早期的发现病变,具有较常规影像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口咽部肿瘤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有肿瘤增大时才会出现不适症状。PET由于可以从代谢的角度发现早期病变,因此在鉴别头颈部肿瘤的良恶性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方法。文献报道PET/CT评价早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92%和94%,明显高于CT/MRI。

参考文献:

[1]房娜 青岛中心HOSPITAL分子影像科 PET/CT早于常规影像及临床检查发现扁桃体癌

[2]史靖/龚永驰 头颈医学影像联盟 扁桃体解剖及扁桃体癌影像学表现 

本文中图文均来源于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诊断,癌症,肿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