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孩子总尿床怎么办,这点你别忽视!

2022-10-17 09:01

如果儿童及其家庭不愿治疗,也没有社交障碍,可采取“观望”治疗。治疗期间晚上穿尿布确保正常的睡眠质量。

刘女士最近发现自己6岁的儿子总是闷闷不乐,一问是因为儿子觉得自己老是尿床,每周至少尿床3、4次,被小伙伴嘲笑。刘女士安慰儿子,尿床是正常现象,再长大点就好了。但也不禁疑惑自己的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在尿床?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那么,孩子尿床是一种病吗?

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3岁时能基本控制排尿,5岁后就很少尿床。如果5岁以后依然尿床,且每月尿床2次以上,就有可能是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MNE),也称为尿床。在儿童期是相对常见的症状,7岁儿童发病率5-10%,青少年期为1-2%。性别比为男:女2:1。

不少家长认为儿童尿床不需要治疗,再长大点就好了,其实是错误的。尿床虽然在任何年龄段每年有15%自发性缓解,是相对良性疾病。但长期夜间遗尿可影响患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导致孩子出现异常的心理问题,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敢睡集体宿舍,逐渐形成胆小、孤独、内向和过于敏感等性格。所以尿床是不能忽视的大事!

01什么叫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呢?

The first part

定义 

儿童夜间遗尿是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单症状夜间遗尿(MNE)指患儿仅有夜间遗尿,不伴有日间下尿路症状,定义为间歇性夜间尿失禁。

当儿童期持续尿床6个月以上时,为原发性MNE;当儿童或成人在保持不尿床后再次出现尿床症状,为继发性MNE。

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CCS)将≥5岁儿童夜间睡眠过程中间断性发生尿失禁定义为遗尿症;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联盟专家共识定义夜尿症为5岁以上儿童平均每周至少两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ICCS和世界卫生组织将遗尿症定义为儿童5岁以后,每月至少发生1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且持续时间>3个月,这样可使患儿家属更早关注遗尿,并提高遗尿的早期发现率。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若干神经递质和受体)、生理节律(睡眠和多尿)、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目前多认为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夜间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是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的主要病因,同时睡眠觉醒障碍是发病的前提。   

02遗尿症与哪些因素有关?

The second part

高唤醒阈值

由于高唤醒阈值和频繁的睡眠紊乱,MNE多发生在异常深睡眠的儿童。高唤醒阈值是重要的病理生理因素: 当膀胱充盈时,儿童不会醒来。夜间多导睡眠图记录证明儿童睡眠微结构破坏这一假设。除了高唤醒阈值外,遗尿症发生是由于夜间尿量生成和夜间膀胱容量之间的失衡导致的。

遗传因素

MNE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或其直系亲属都没有尿床,孩子尿床的机会为15%。如果父母一方或其直系亲属有过尿床的经历,尿床的机会增加到44%,如果父母双方都此病史,则增加到77%。从遗传学角度看,遗尿症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有报道指出异常基因座位于染色体12,13和22号上。

其 他 

肥胖者的MNE发病率高,治疗效果不佳

过敏性疾病也是MNE的一个危险因素,过敏发作多的患儿MNE风险更大。

03如何评估及诊断呢?

The third part

病史采集

诊断主要通过病史采集以区分单症状还是非单症状,原发还是继发,有无共病,如行为或心理问题、睡眠呼吸障碍等。还应包括两天完整排尿和饮水日记,记录白天的膀胱功能和饮水习惯,以排除有无LUTS和饮水过多。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明确是否夜间遗尿,记录每周尿床夜晚数和每晚尿床次数,这提示遗尿严重程度及预后;

②白天是否有漏尿以及漏尿频度,是否有尿频(指每日排尿次数不少于8次)或排尿延迟(指每日排尿次数少于3次);是否有突然和急迫感想要排尿;是否有排尿间断,或一次接一次的数次排尿。上述症状提示膀胱功能障碍。

③合并日间漏尿及膀胱功能障碍者属于非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NMNE)。

此外,应特别注意排便,不规律的排便意味着为非单症状的MNE。如果有便秘或大便失禁应同时治疗。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应特别注意儿童腰背部 (排除任何神经问题) 、外生殖器和周围皮肤。以及衣服的状况 (尿失禁或大便失禁的遗迹)。

辅助检查

尿常规和B超适用于所有初诊儿童。建议检查晨尿,初步排除儿童潜在的尿路感染和肾脏、泌尿系先天疾病。正常的尿流曲线为钟形曲线,MNE儿童常有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和不同程度逼尿肌-括约肌收缩不协调。尿流率检查属于初步筛查,伴明显日间排尿症状者及排便异常者,须进一步进行全套尿动力学检查。

04干预及处理措施

The fourth part

在治疗前,应向儿童和看护者详细了解尿床病史等情况。鼓励父母为尿床的孩子寻求医疗处置,向患儿及其家庭解释进行评估的好处,使其明白夜尿为一种常见疾病,其他同龄儿童也可能有,不必为此尴尬,更重要的是夜尿可治愈。

支持治疗

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首选,夜间睡前减少饮水量,养成正确的排尿、排便习惯,规律的盆底肌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睡前排空膀胱都属于行为治疗。基本建议是绘制夜晚尿床和不尿床的图表(市面有用于自动记录监测儿童夜间遗尿的居家使用仪器),用于检测MNE的早期治疗是否成功。为了保证NE患儿良好的睡眠质量,建议睡前不要使用电子设备。

心理治疗:对儿童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必要时由心理科医师进行心理测试。对于某些儿童精神心理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需要精神心理专科医生共同参与治疗。另外MNE父母的压力水平高于一般父母,建议可对MNE儿童父母进行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应对机制。

尿床报警处理

夜间尿床报警治疗依赖于使用因潮湿而激活的装置。治疗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警报器醒来,可以是听觉的,也可以是触觉的,可以提醒患者或照看者。当达到膀胱充盈状态时,其作用可重复激发觉醒,将高觉醒阈值降低。

药物治疗

如果存在夜间高产尿量和夜间OAB(膀胱过度活动症),应调整患者饮水习惯,服用去氨加压素或去氨加压素与抗胆碱能药物的联合用药治疗。

去氨加压素片(200-400μg)口服或去氨加压素冻干剂型舌下含服(120-240μg)可获得70%的成功率。水中毒是罕见的副作用,摄入足够的水可以预防。120 ug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逐渐增加到240微克同样有效。

年龄较大的儿童,尿床次数少,夜间尿量高是药物治疗的较佳适应症。小剂量去氨加压素反应良好者维持期效果更佳,去氨加压素反应差时,应注意可能依从性低。去氨加压素停药后复发率可能很高。考虑到药物过量,不推荐儿童使用鼻喷剂。

去氨加压素治疗不佳时应考虑夜间OAB,联合抗胆碱药是安全有效的。停止治疗后也是同样安全有效。对于夜间OAB,膀胱储液功能障碍去氨加压素治疗失败时,无单用抗胆碱能药物适应症。

应用警报和去氨加压素治疗对于夜晚尿床可在多于一半患者中起效。在儿童中,警报应用有更好的治疗反应和更低的复发率。

神经电刺激调节

系统综述和随机试验证明神经电刺激对MNE存在潜在益处。但纳入研究的质量很低。经皮神经电刺激和安慰剂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没有抗尿床作用。

辅助治疗

如果儿童及其家庭不愿治疗,也没有社交障碍,可采取“观望”治疗。治疗期间晚上穿尿布确保正常的睡眠质量。

总结

对于已经比较大的孩子依然总是发生尿床,可以首先前往医院排除自身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其他合并问题,只是NE,那么患儿大多数问题出在患儿睡眠过深,通过辅助设备记录摸清患儿NE发生的主要时段,进行提前的彻底唤醒-排尿,通过建立这一反射并进一步加深其作用,配合睡前的适当液体摄入控制以及规律作息等行为干预,有望得到改善。尿床不是孩子的错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爱。

参考文献:

1.EAU GUIDELINES 2022,张培新译.

2.徐虹,郭维.小儿单症状性夜遗尿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5,4:30(4).

3.张艳平.夜尿症和遗尿症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19,8:99(30).  

编辑:邓晓君

审核:王欣

终审:郭涛

声明: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文章图片来源网络,无法及时核实真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遗尿症,尿床,儿童,膀胱,排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