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关节还好吗?中康《肌肉骨骼健康洞察报告》发布(可免费下载报告)
快节奏生活、高强度工作、叠加老龄化趋势,肌肉骨骼关节疼痛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疼痛。常见疼痛发作部位包含:肌肉酸痛、骨骼疼痛(含骨质疏松、腰背痛等)、关节疼痛、其他多部位疼痛(如神经疼等)。
01年轻化趋势
肌肉骨骼关节疼痛发病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根据中康CMH《2022年中国消费者健康洞察疼痛系列报告_肌肉骨骼关节疼痛篇》研究发现(下文简称报告),该痛症渗透率高达40%。其中,46岁以上中老年受关节退化和长期劳损影响,痛症高发;而35岁以下青壮年渗透率亦高于四成,多因不当运动或伏案工作、玩手机所致。
肌肉骨骼关节疼痛发作频率较高、持续时间长。报告显示,近五成患者每年发作6次及以上,且每次发作持续近半个月,极大程度影响生活和工作。
根据中康CMH全渠道数据(全渠道指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体药店+B2C电商,下同),MAT2022Q2肌肉骨骼关节疼痛药物销售额近700亿元。其中,公立医院占比超五成,但受集采影响规模略有萎缩;自我药疗驱动院外市场增长,线下药店稳中有升,B2C电商势头正劲。
注:1)品类范围包含布洛芬等普通镇痛药、关节肌肉酸痛外用药、非甾体抗炎药等骨关节炎用药、跌打损伤/腰椎劳损/骨质疏松/等骨病骨伤类口服药;
2)MAT指滚动一年,如MAT2022Q2指2021Q3~2022Q2
3)医院数据仅是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药店包含实体药店和O2O,线上平台数据仅含天猫和京东平台,下同
02产品细分
报告显示,在不同年龄层、疼痛强度、治疗场景和药物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下,患者选择的药物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中康CMH数据显示,公立医院以化药Rx、口服药为主,而院外市场,中成药、OTC成为患者的主要选择;受 “是药三分毒”等观念影响,外用药物亦占近四成市场份额。
来源:中康CMH数据
03用药差异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应对措施有所差异。中老年人更信任医生权威,倾向于到医院就诊、听从处方服用口服药,并配合理疗来缓解;而较年轻的患者更多先自我调理/休息,信赖新兴社媒信息,喜爱方便快捷的线上问诊或自行购买保健品治疗。
在初次用药选择上,外用药是更多患者的优先选择。大部分患者普遍对口服药存在副作用顾虑,“能忍则忍”;只有当疼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时,才考虑使用口服药。
不同痛症的患者在药物选择上也有所区别。对于症状较轻的肌肉酸痛,患者相对佛系,选择服用药物的患者较少;而对于发作频率高且时间长的骨骼和关节疼痛,患者有较强的镇痛需求,选择口服药的比例较高。
初次发作时,中高频患者的主要场景是“医院就诊—获得处方—医院药房购药”,这与高就诊率相关。因此,大部分患者都从医院药房获取首方,且近八成患者首次购药时已有明确品牌。在这一阶段,患者药品选择对医生的依赖度非常高。
但在首次购药的情况下,患者并不是完全没有转换品牌的可能性。患病初期缺少用药经验,即便有明确的品牌,如遇缺货依然超过一半的患者愿意接受店员推荐更换品牌;甚至在目标品牌非缺货状态,仍有14.7%的患者愿意接受店员推荐转换品牌。这也说明在患者没有服用过药物的情况下,品牌忠诚度是较弱的。
而在肌肉骨骼关节疼痛多次发作后,65.4%的患者会调整用药。其中,中老年更依赖医生权威和过往经验,沿用药物比例高;青壮年对于疗效、安全性(耐药性/副作用)和使用体验的考虑会更加敏感,更换药物的几率大于中老年,品牌忠诚度较弱。
【免责声明】
1.“新康界”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
2.“新康界”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新康界”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新康界”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