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血栓日 | 关注VTE,让爱畅通
2022年10月13日是第九个“世界血栓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由于其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故容易漏诊、误诊,号称“沉默的杀手”。聊城市二院VTE防治护理管理小组在院内开展了VTE防治公益活动。针对VTE的危害、发病原因、易发人群及如何预防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带领候诊患者做“踝泵运动”,以实际行动助力医院VTE防治工作。
活动中,VTE防治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在本部院区门诊二楼,对候诊患者进行了主题为“关注VTE,让爱畅通”的公益活动。
与此同时,在华美院区门诊三楼,VTE防治护理管理小组在赵怡护士长的带领下,对候诊患者进行了主题为“栓不住,动起来”VTE防治公益活动,受到了候诊群众的一致好评。
01 静脉血栓栓塞症如何预防
一、早期活动:“动”起来——小腿肌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避免盘腿、跷二郎腿,长途旅行中每半小时做5分钟足部伸展动作,促进静脉回流。对于行走不方便的人群可做如图示的踝泵运动,使小腿肌肉收缩,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对于因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双下肢不能自主活动的人群,可由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按摩腓肠肌、大腿肌群及踝关节规律屈伸活动。
二、进食清淡、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在患者病情允许下,建议每日饮水1500~2500ml。
三、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02 如何早期识别静脉血栓栓塞症 “沉默的杀手”——80%的患者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生体表浅静脉血栓时,下肢血栓部位有疼痛、红肿和压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展带来的严重后果。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压痛、水肿。下肢明显水肿时,皮肤紧张发亮。
(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甚至发生休克或猝死。
若您出现下肢憋胀、疼痛、单侧肢体肿胀或伴有胸闷、咳嗽等症状时,应引起高度关注,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千万不可推拿、按摩、拔火罐,以免血栓脱落造成严重后果。
供稿:刘璇 赵怡
编辑:苏含
责编:李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