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横纵多向联动、资源优势共享的医疗发展模式,不仅推动医院的发展,更让百姓获益。”朱绍咏说。
在荆楚大地、滠水河畔,有一座风景优美、底蕴深厚、散发着朝气和活力的“杏林明珠”,它就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百秀街的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汉江大学附属黄陂区人民医院)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黄陂区人民医院在百年的历史长卷中不断的探索与自我革新,医院服务体系功能日益完善,科研实力、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实现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的目标。
2022年3月,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正式发文,确定黄陂区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这标志黄陂区建成有史以来第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全市第一家区级三甲综合医院。
三甲创建之路,是医院管理不断精细化、标准化的过程。这种“精”和“细”体现在每一个数据、每一个过程、每一个动作。
党建引领,文化驱动
黄陂区人民医院以党建统领全局,建立党支部参与人才引进、队伍建设、职称职级晋升、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评奖评优等重大事项讨论决策的制度机制,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将“8+N”党建模式打造为特色鲜明、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党建品牌。建立健全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打通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梗阻”。
医院以“厚德 精诚 和谐 卓越”为文化引领,以“激情文化、精英文化、大家文化”为文化精神,为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院党委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只有提升每一位职工对医院的文化认同感,他们才能产生自豪感与主人翁责任感,才能营造团结和谐向上的医院文化氛围。”黄陂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段瑞华说。
精细化管理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或方式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结果。”医院院长朱绍咏表示,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的有力推手,努力构建与医院战略目标相一致、与医院发展模式相匹配的管理模式是成功创三甲的关键。
为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确保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结合“清廉医院”建设目标,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审计机制,规范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优化医院内部辅助性、支持性服务流程。
完善建设耗材和药品进销存、物价、特殊医保提示、项目内涵、基本药物提示等全链条信息管理体系,实现闭环管理。
以大数据方法对医院病种组合指数、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从定性到定量评价,提高效率、节约费用;加强信息化建设支撑,建立医院数据中心,加强数据源头治理,提高数据信息准确性,强化数据分析应用,促进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有效提升;结合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进一步建章立制,全面梳理修订2020版《医院院规》2000余条,完善了《医院章程》。
学科建设促进医疗服务能力
“一家医院的学科能力建设是塑造医院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 作为区域医疗龙头,黄陂区人民医院依托市专科质控中心,建立了黄陂护理质控分中心、药学质量分中心、检验质控分中心等,畅通上、中、下三层医疗资源,提升黄陂地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远程会诊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覆盖到全区区域。
建成建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区域五大急诊急救中心,打造了12分钟急救圈、5分钟院内急救体系。
胸痛中心将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无缝对接,凭借学科力量搭建平台,通过远程会诊、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沟通,实现基层协作医院无缝对接,做到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时间。
卒中中心强调多学科协作模式,整合神经内外科、急救室、影像、检验、介入科的力量,实现多学科协作的无缝对接。
建立健全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尽可能优先处理和收治脑卒中患者,并做到早诊断、早评估、早治疗。
黄陂区人民医院新院区视觉图
医院以医联体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支撑,将连续性、延伸性的医疗服务覆盖到区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将优势资源通过信息网络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三甲医院先进的诊疗服务。
随着群众医疗需求的多样化,黄陂区人民医院不断细化专学科发展,开设急诊创伤外科、骨科三病区,建成启用门急诊日间手术室、儿童生长发育专科门诊、骨科运动医学门诊,设置综合MDT门诊、睡眠障碍MDT、肺部疑难疾病MDT等5个MDT门诊。MDT门诊让患者得到了“一站式”的个性化精准治疗。
先后开展了首例复杂视网膜脱离复位术、首例同时性双侧原发乳腺癌根治术、首例血管介入栓塞术止血治疗、首例腔镜乳腺肿物切除术、首例双重血浆置换治疗等等多个首例手术,体现出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为促进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医院还与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10余家医院签订协作协议,请上级医院专家每周来院坐诊、教学、临床指导、手术等,满足医院发展需要和群众就医需求。
前不久,医院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感染性疾病科等10个科室获评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创造了建院以来重点专科同批次申报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成绩最好的可喜成绩。
目前,医院拥有27个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专科;在2019年度中国县市级医院品牌专科评选中,多个科室荣登品牌专科20强榜单。
自2018年以来,医院承接江汉大学临床本科教学工作,共带教5届176名临床本科学员。每年通过1-2项省市级科研项目,目前共有10项省级课题(包括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市级科研项目。同时,医院还是黄陂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助理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
医防融合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2009年,黄陂区人民医院全面接管盘龙城卫生院医疗业务工作,挂牌为黄陂区人民医院盘龙城院区,实现内、外、妇、儿、五官、中医等多个临床科室、辅助检查科室、行政后勤管理科室工作全方位互通,健康联合体(健联体)初现雏形。
患者在院时,健联体通过开展医师、药师、护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五师”联合查房,根据患者身心健康状态,对疾病诊疗、临床用药、疾病护理、营养膳食、心理治疗等进行综合健康管理,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在院要管,出院后仍然要管。黄陂区人民医院的“健联体”模式实行全流程健康管理,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方案、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专业团队主动随访,精准预约转诊,提升健康素养。
2013年,按照黄陂区开展区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医院联合盘龙城、横店、李集、祁家湾等12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了“黄陂区人民医院医疗共同体”,依托医院前川本部、盘龙城院区、口腔前川院区“一院三区”发展格局,全面实现同质化发展。
医院定期组派医务人员到成员单位座诊、查房、培训,通过“传帮带”方式,从“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提升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医共体建立并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和流程,对基层转诊来院就医、检查、住院的病人通过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和远程诊疗系统,将省市、区、乡镇、村四级医疗机构联动在一起,构建区域医共体慢病闭环管理体系。
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积极履行治病救人职责。
医共体牵头医院对疾病迹象人员实施“一病三处方”(即用药处方、饮食处方 、运动处方);乡镇卫生院注重健康管理、筛查管理、康复理疗等工作;村卫生站做好公共卫生、家庭医生、随访跟踪以及健康宣教,同时建立慢病筛查路径,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这种横纵多向联动、资源优势共享的医疗发展模式,不仅推动医院的发展,更让百姓获益。”朱绍咏说。
在家庭医生服务工作中,专家团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1+3+1”模式,也就是一个区级专家与乡镇卫生院3名医护人员,以及1个社区医生或村医组成团队。这样的模式下,专家团队可指导基层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尤其是慢病的健康管理,保障签约居民危、急、重症患者的就诊绿色通道。
整合健康联合体内医疗资源,优化医疗协作分工,指导居民合理就医和病人有序流动,黄陂区人民医院通过实践探索,正在区域内形成龙头医院负责疑难杂症、急危重症、科研教学等工作,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常见病、多发病及公共卫生预防服务等工作,逐步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制度,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责任编辑:程然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