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节炎日 | 天气转凉,你被关节炎困扰了吗?
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在亚洲 每6个人中就有1人患上关节炎这种头号致残疾病,人们常常将关节炎视作老年病,其实所有年龄段的人,甚至包括儿童都有可能患上此病,作为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关节炎被称为“世界第一大致残慢性病”,又被称作“不死的癌症”。
为了更好地了解关节炎,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关于关节炎的鉴别与诊断思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常见的关节炎有哪些类型?
常见的关节炎有: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炎(OA)、痛风性关节炎(GA)、强直性脊柱炎(AS)、反应性关节炎(ReA)、炎性肠病性关节炎(IBDA)、感染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Ps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等。
如何鉴别和诊断关节炎?
一、晨僵与关节痛的昼夜规律
晨僵现象与关节痛的昼夜规律可以将关节炎大致分为“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确定治疗方向是“免疫抗炎”还是“理疗镇痛”为主。
晨僵者往往主诉下半夜开始,或早晨起床时关节疼痛僵硬、不适的症状加重,于起床活动后逐渐减轻。晨僵现象的持续时间短则十几分钟,长则大半天。有夜间疼痛、有明显晨僵者,往往提示该关节疼痛是炎症性的,多是与自身免疫相关的风湿病,即传统概念中的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等。
感染性关节炎会在夜深人静时疼痛加重,但通常没有晨僵现象,也没有晨起活动后减轻的规律。
二、年龄性别与症状
年龄与性别在关节炎的鉴别诊断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病人走进诊室问诊前通过观察就要有个大致的思维方向。
年龄性别:
青年男性要注意强直性脊柱炎(AS),尤其是以中轴或下肢为主的关节痛,如果再加上有夜间疼痛和晨僵,诊断思路就集中在AS方面,下一步就是检查HLA-B27、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骶髂关节放射学检查,以确立诊断和了解疾病活动程度,40岁以后起病者极少考虑强直性脊柱炎。
成年男性如果以下肢为主,尤其是拇趾为主的关节肿痛,应先考虑痛风性关节炎,需要检测血尿酸;生育年龄女性极少患痛风性关节炎,因为雌性激素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因此女性患此疾病主要见于更年期以后。
青年女性多注意系统性红斑狼疮,需关注皮疹、尿蛋白、抗核抗体谱检查。
中年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前后女性,主诉浑身疼痛,而各种检查包括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正常,伴有焦虑、睡眠欠佳者,需注意纤维肌痛症;全身疼痛伴有贫血者,注意多发性骨髓瘤。
50岁以上以膝关节疼痛为主诉者,注意膝关节骨关节炎。50岁以上以手指远端指间关节疼痛硬结为主诉者,多是手指骨关节炎。
老年人经常腰酸背痛,白天活动后加重,夜间不痛,无晨僵现象,注意骨质疏松。而老年人经常颈肩背臀部酸痛,夜间加重,晨僵明显,白天活动后有所改善,其他检查几乎都为正常者,高度考虑为风湿性多肌痛。
症状:
关节疼痛伴有常发口腔(每年超过3次),要注意白塞病。 关节疼痛伴有多个指甲损害者,要注意银屑病关节炎。 关节疼痛伴有经常性腹泻者,要注意肠炎性关节病。 关节疼痛与活动的关系也很重要,活动后症状减轻,提示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病变。活动后症状加重,则提示是退行性病变(如骨关节炎)或机械性因素(如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疼痛。
关节疼痛休息不能缓解、长时间不活动反而更痛或僵硬,则提示免疫介导的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感染性关节炎既有夜间疼痛加重,又有活动后症状加重的特征。感染性关节炎通常是关节受累,X线影像可见局部严重骨质疏松,CT或MRI影像见骨内有梗死性病灶。
三、关节肿痛多寡与持续时间
受累关节多少,对临床判断病变的性质也有重要意义。愈多关节肿痛,愈是支持类风湿关节炎;少数几个关节肿痛注意外周型的脊柱关节病;单个关节肿痛时需要注意排除感染性关节炎。
多关节肿痛关节肿痛超过6周者,需要考虑侵蚀性的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也需排除感染相关的反应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的早期多是间歇性的关节疼痛,继发滑膜炎时出现关节肿胀,多持续1~3周,严重者也可超过6周。
红斑狼疮的关节痛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游走性的(肿痛此起彼伏,在肿痛持续数小时~数天后自然消退)。风湿热的多关节炎呈游走性。
脊柱关节病的外周关节肿痛常常是不对称的和变换部位的,例如“今年左踝关节肿痛,明年右膝关节肿痛,再过几个月又左膝关节肿痛”等等,每个部位的疼痛持续时间为数周~数月。许多非风湿病专科的医生将此误认为是“游走性”和“非侵蚀性”的关节炎,而误诊为风湿热的多关节炎。
四、根据受累部位推导疾病诊断
各种关节炎多有自身好发部位,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会根据受累关节,结合其他伴随的临床特征进行鉴别诊断,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脊柱:
累及脊柱的风湿病主要是脊柱关节病,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损害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表现和鉴别诊断的关键。但由于骶髂关节是不活动的关节,多数骶髂关节炎仅表现为轻度的酸胀或胀痛,较少成为患者的主诉。多数强直性脊柱炎就诊时的主诉是腰痛、颈痛、肩痛、髋痛或下肢大关节痛,临床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往往是只注意检查主诉的疼痛部位,而忽略了骶髂关节。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强调做骶髂关节的MRI,通常平扫足以在T2WI脂肪抑制下可见骶髂关节的骶骨或髂骨侧的骨髓水肿。
上肢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可以累及上肢任何关节,而其中腕关节、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是通常受累的关节,而远端指间关节很少受累。受累的指间关节呈梭形肿胀,后期关节变形、脱位出现掌指关节的尺侧偏斜、手指的天鹅颈畸形等。
手部的骨关节炎则主要累及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第一腕掌关节,几乎不累及掌指关节和整个腕关节。
远端指间关节是否受累,常常成为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鉴别要点。虽然银屑病关节炎也常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但大多伴有甲周皮肤或指甲的损害,全身皮肤也或多或少可找到典型的银屑病的皮肤改变。
单独一个肘关节疼痛,多考虑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各种风湿病都可累及肘关节,但很少单独累及肘关节。
单独一个肩关节疼痛,多考虑肩周炎。其它各种风湿病都可累及肩关节,但很少单独累及一个肩关节。
下肢关节:
最常累及髂关节的是强直性脊柱炎,当下肢大关节不明原因肿痛,而局部X线检查呈阴性者,首先考虑强直性脊柱炎,且建议检查髂关节。单个髋关节病变者,要注意髋关节结核。
髋关节疼痛还需注意是否为股骨头坏死(尤其是激素治疗者),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结核有时在X线平片检查时容易误判,MRI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更有意义。从症状学的角度:髋关节结核有夜间疼痛,而股骨头坏死的疼痛多发生在活动时。
膝关节疼痛很常见,老年的膝关节疼痛,常见于骨关节炎;青少年膝关节疼痛,需注意强直性脊柱炎。
各种风湿病都可累及踝关节,老年人的足跟骨刺疼痛考虑骨质增生,青少年则考虑脊柱关节病。
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应考虑痛风性关节炎。女性的第一跖趾关节疼痛考虑骨关节炎;此外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也常引起足趾小关节损害。
五、影像学检查
X线影像学检查:
关节炎的鉴别与诊断离不开影像学的帮助,其中X线是较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因骨质含钙量较高,对X线吸收较多,可以清晰地显示关节的大体轮廓,在关节缘骨质增生及软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初步诊断上X线影像学检查具有较大优势。
而针对结构复杂、容易重叠(如骶髂关节)的部位,由于X线影像学检查对关节骨软骨组织的分辨率较低(如关节软骨毛糙、变薄及缺损、关节积液等软组织病变),故难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MRI影像学检查:
MRI通过不同的加权显像层面,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的优点,能够检查出软组织的病变情况以及韧带受侵情况,清晰地显示各种程度的炎症水肿,在软骨下骨质囊变、关节腔内游离体、关节软骨毛糙等软组织损伤、滑膜增厚、韧带损伤、关节积液、半月板病变、腘窝囊肿、关节周围肌间隙水肿、关节积液、关节软骨侵蚀、滑膜和韧带侵蚀的检查上MRI更胜一筹。
MRI检查有利于结合临床特征,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提高临床诊断能力。与X射线相比较,其对关节骨质病变的情况具有较强的完整性。
六、实验室检查
骨关节炎患者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标一般在正常范围内。若患者同时有滑膜炎症,可出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轻度增高。继发性OA患者可出现与原发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据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直报项目数据显示,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从出现症状至明确诊断的平均时间间隔在2年以上,大多数患者未得到及时和早期诊断,错过了早期治疗的好时机,因此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依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