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义诊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约您一起来聊“血栓”
崴一下脚竟引发肺栓塞? “蚯蚓腿”拖延不治能导致深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是肿瘤患者最隐秘的“杀手”? 长期熬夜、抽烟让心脏里面也容易长血栓? 血栓 被认为是“沉默的杀手” 成为心肌梗死、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症 这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共同诱因 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广东省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防治联盟主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张挪富教授表示,血栓栓塞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广东省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防治联盟在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的指导下,致力于VTE的防控工作,通过规范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减少致死性静脉血栓的发生,构建VTE防治管理体系,落实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广东省整体VTE防治水平提升。
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为了提高广大民众对VTE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山名医团”将在大坦沙院区举行大型科普讲座义诊活动:
不仅有大咖科普讲座——全国专科排名首位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内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及特色专科血管外科,四大专科的大咖们围绕肺栓塞、肿瘤相关性血栓、心脏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等四个方面解读血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更有多学科专家团队义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内科、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骨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皮肤科、全科医学科、口腔科、眼科、医疗保险工作管理办公室、药学部等。
还有免费筛查项目——下肢静脉B超检查、眼科裂隙灯检查、龋齿和缺牙检查等。
活动内容
(一)精彩科普讲座
主题一、静脉血栓会“要命”,早诊早治早行“动”
肺栓塞是指人体静脉系统内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并嵌塞在肺动脉内阻断血流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换句话说就是,静脉血栓由于某种原因脱落,顺着血液流到了肺动脉造成了堵塞,整个过程可以简化为:血栓形成-血栓脱落-肺动脉堵塞。
当代社会,“躺平”成为流行词,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成为不少人的“信条”,这也就意味每个人都有遭遇肺动脉堵塞的可能。28岁的新晋妈妈,做月子期间发现深静脉血栓,有脱落危险;中国日报年轻记者崴脚后,昏迷12天丧命,原因也是肺栓塞;截瘫手术后患者长期卧床康复,最后确诊肺栓塞……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肺栓塞究竟该如何规避?早期静脉血栓栓塞应该如何发现?发现后应该如何治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春丽主任将带来关于静脉血栓方面的科普知识分享。
讲课专家
刘春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肺血管病亚专科临床部负责人
呼研院第三党支部书记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肺血管组委员、广东省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防治联盟秘书长、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医学重点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局项目等多项。
专业方向:
擅长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症、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不明原因咯血及COPD、支气管哮喘等常见及疑难危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肺血管疾病多学科团队由呼吸内科、心内外科、放射科、介入科、风湿科等全国知名专家共同协作为病人解决疑难问题。
主题二、腿肿也会“要命”,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
日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开展免费的血管健康筛查活动,为周边的街坊们免费进行外周血管的免费筛查,其中,筛出不少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更有人症状存在二十多年,但一直没有重视和规范治疗,结果引发深静脉血栓,差点形成致命的“肺栓塞”。
下肢静脉曲张就是俗称的“蚯蚓腿”,不仅影响美观,如果长期没有进行正规的防治,则有可能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瘙痒、溃烂、肿痛,甚至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若没有及时发现,血栓“游走”到肺里,就是凶险的肺栓塞。
如果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增高或者皮肤发亮呈青紫色,就要警惕了,有可能已经形成了下肢深静脉血栓。本次活动中,血管外科专家王海洋主任将重点讲解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和最新的治疗技术。
讲课专家
王海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管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后指导教师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ISVS)会员;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亚太血管学术联盟理事;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学会黑龙江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副会长;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临床红外热像学会会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第七届羊城好医生暨第五届南粤好医生;广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等。
专业方向:
擅长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颈动脉狭窄、肺栓塞、腹主动脉瘤、布-加综合症、内脏血管疾病、下肢动静脉阻塞病、血液透析通路等疾病的诊治有较深的研究;率先于国内提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支架化理念”,较早的开展TurboHawk、Straub-Rotarex S/Aspirex、Angiojet和药物涂层球囊腔内介入技术;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血液透析方面率先应用分流栓及Fogarty导管建立自体血管透析通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主题三、肿瘤防治与血栓
肿瘤相关性血栓即是在肿瘤周围形成的血栓,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并且可能会导致抗肿瘤治疗中断或延迟。其发病率很高,大约4%-20%癌症患者发生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
据统计,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比正常人高4.1倍,而化疗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又升高数倍,主要机制为:血流瘀滞、血管损伤、高凝状态
肿瘤患者如何预防血栓?如果遇到血栓又该怎么办?肿瘤内科专家谢展鸿主任将从肿瘤相关性血栓的形成机理、危害以及治疗手段三个方面对此类肿瘤进行详细介绍。
讲课专家
谢展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南区(泛大湾区肿瘤呼吸联盟)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 肿瘤多学科诊断协作组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 肿瘤急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委)、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专委会及免疫专委会常委、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肺癌精准治疗及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 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肺癌精准治疗及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等。
专业方向:
从事呼吸内科一线临床工作20余年,目前主要从事肺癌早期诊断、晚期肺癌治疗等临床工作,在肺癌的靶向治疗、重症肺癌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题四、熬夜、抽烟,心脏容易长血栓!
心脏也会长血栓么?不少人有这个疑问,这和人们的常识有些出入,毕竟心脏是给全身供血的器官组织,这么活跃的地方为什么会形成血栓?
广东的张先生(化名)也有这个疑问,最近他突然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病因是血栓导致。其实观察他平日的生活状态,就会对他得病毫不意外,老烟民、常年熬夜并有长期的基础病,种种原因都导致他冠状动脉形成血栓,血栓堵塞心脏血管(冠状动脉),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上,类似张先生这类病人并不少见,酗酒、抽烟、不良运动习惯、熬夜都加大的心脏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风险。除了不良生活习惯还有哪些原因可能导致心脏冠状动脉血栓?心脏冠状动脉血栓究竟该如何预防?心血管内科专家鲁明军主任重点讲解如何防治心脏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
讲课专家
鲁明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胸痛中心医疗副总监
羊城好医生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内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心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心血管介入分会委员、广东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房颤学组委员、广东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射频消融组委员、广州市胸痛中心质量控制专家等。
专业方向:
擅长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诊治;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等三高症、重症心肌炎心肌病、主动脉夹层/瘤、动静脉血栓/狭窄、瓣膜狭窄/关闭不全、小儿心脏病、肿瘤性心脏病等有丰富诊疗经验。
(二)义诊活动
义诊科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内科、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骨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皮肤科、全科医学科、口腔科、眼科、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办公室、药学部等。
免费筛查:
血管外科免费筛查项目:免费下肢静脉B超检查。
眼科免费筛查项目:眼科裂隙灯检查及常见眼病咨询。
口腔科免费筛查项目:龋齿和缺牙。
编辑:杨海鹏,禾安
责编:阿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