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到哪烂到哪,这种夏秋高发的小水泡可不是“上火”
抓到哪“烂”到哪
近日,年轻妈妈小张(化名)忧心忡忡。家里5岁小萌娃一周前嘴巴周围长出了一些小水泡,起初不痛不痒,小张也没太在意。她以为孩子可能是玩得太累了,零食吃太多上火了,就给孩子煮了点绿豆汤降降火。
本以为过几天会自行好转,可是这些小水泡随着时间的推移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长越多,甚至有些水泡开始化脓、破溃、流黄水,慢慢结成了黄黄的硬壳。孩子觉得患处很痒,忍不住用小手去抓这些小泡,白天小张都时刻管着孩子不让抓,但晚上睡着了还是不自觉地抓破。更让小张胆战心惊的是,随着孩子的挠抓,这些小水泡抓到哪里传染到哪里。
“再这样下去,宝宝的脸都要‘烂’了,女孩子要是破了相可怎么办!”小张再也坐不住,赶紧带孩子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陶小华处就诊。
“陶主任,我家宝宝到底是怎么了?不就是上火了吗,怎么水泡越长越多,还在不停流黄水?”诊室中,小张抱着孩子焦急地问道。
夏秋当心脓疱疮
陶小华听了小张的描述,仔细检查了孩子患处,解释道:“这是寻常型脓疱疮,在夏季和秋季多发,尤其常见于2-8岁的儿童。它可不是单纯上火那么简单,这个疾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它的基本临床表现是红斑、脓疱,疱非常容易破,形成一些黄色的痂,最好发的部位在口周、鼻周,有‘疮水到处即成疮’的特点,老百姓也称之为‘黄水疮’。”
脓疱疮的传染性极强,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局部的皮温高、出汗较多或皮肤浸渍会促进细菌在局部繁殖。临床上脓疱疮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就是这种寻常型脓疱疮,又被称为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常在幼儿园或小学流行。
“搔抓传染使皮损蔓延,所以孩子会出现越抓皮疹面积越大的表现。”陶小华仔细追问病史,果然孩子幼儿园班级里也有其他小朋友有类似的情况。
防治结合很重要
陶小华叮嘱小张,寻常型脓疱疮传染性非常强,患儿很容易因为渗出的疱液接触到正常肌肤后感染,所以要及时积极治疗,千万不能当成普通的“上火”而延误病情。
对于寻常型脓疱疮的治疗,首先要讲究卫生,保护皮肤,避免搔抓,防止再次感染。脓疱破溃的可以按医嘱用高锰酸钾溶液、马齿苋煎剂清洗、湿敷,干燥后可外用含抗生素的外用药。较大的水泡或脓包先刺破吸干黄水后,再进行湿敷和外涂。深脓疱疮,则应每日清洁换药,必要时也可进行氦-氖激光、红外线、超短波等治疗。
小张孩子的情况不算特别严重,经过几天的药物湿敷与外涂后很快好转。一周后复诊,几乎已恢复正常皮肤状态,完全不留疤痕。
陶小华强调,此类疾病防治结合很重要!尤其是在幼儿园、小学里,如果有一个孩子出现了脓疱疮病情,一定要马上隔离并及时消毒用物,避免相互交叉感染。在夏秋季节,一定要注意孩子手卫生,勤洗手预防感染。
皮肤科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常年设立皮肤科门诊、皮肤美容门诊、皮肤激光、皮肤肿物门诊、色素病门诊、痤疮门诊、脱发门诊、湿疹银屑病专科门诊等,综合运用国际上先进的诊治理念和规范的诊疗方案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皮肤外科手术治疗和光电物理治疗如冷冻、激光、IPL、窄波紫外和高能紫外、黄金微针、微波、舒敏、红蓝黄光、注射治疗、毛发移植等等。
专家介绍
陶小华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敏感皮肤、痤疮、玫瑰痤疮、各种色素斑、瘢痕、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皮肤创面修复、腋臭、皮肤毛发管理及性传播疾病的诊治。开展各种激光、光子、射频、冷冻、皮肤磨削、电针、化学换肤、皮肤吸疱移植、光动力、肉毒素和透明质酸、PRP、胶原注射等治疗,开展皮肤外科等手术治疗。
皮肤科丁杨供稿
宣传统战部综合整理编发
图片来源:摄图网及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